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如果你到順德容桂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親眼看一下伊之密,絕不會認為這是一家典型的裝備制造企業。
那些在制造企業見慣的嘈雜、冷硬都不曾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流水潺潺的湖泊,翠色欲滴的綠植,賽博朋克風的辦公區域。
甚至,這里連基本的圍墻都沒有,全無半分需要保密、檢查的技術企業的模樣。
但就是這樣一家“園林”式的企業,生產出的一臺臺設備,運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制造企業里。
它的設備,生產出了車燈、發動機蓋、手機中板、快餐盒、奶茶膠杯等日常產品。
除此之外,在制造業普遍下滑的當下,伊之密作為深圳創業板新星,2017年營業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39.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5億元,同比增長153.1%……回過頭來,梳理伊之密成長過程中的高光時刻,3次關鍵的“轉身”是它得以逆流而上的答案。
順德合伙人2008年的國慶節應該會像一幅油畫一樣,永遠印在甄榮輝的腦海。
1-9月,伊之密的銷售額沖破了2億元大關;同期,二期廠房已經打好了地樁,新設備也簽好了合同,預付了200萬元的訂金。
“整個市場都是很好的”。
幾乎是一夜之間,全球金融風暴肆虐。
裝備制造業作為整個制造行業的源頭,從來都是經濟環境的晴雨表。
即使終端消費還沒有出現明顯萎縮,各大裝備制造企業已經開始出現項目停擺、投資剎車等現象。
甚至,為了壓縮成本,普遍裁掉了30%~40%的員工。
準備過冬的跡象,開始在各大裝備制造企業蔓延。
這一年,也是甄榮輝作為總經理,加入伊之密的第1年。
新設備的700萬元尾款要不要支付,二期廠房要不要繼續投建?成了他和幾個合伙人每個星期都要碰頭討論的問題。
可謂是“生不逢時”,也可謂是恰逢其時,伊之密成立的2002年,是一個比較尷尬的時間節點。
作為技術和重資產投入的中國裝備制造業,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家族制甚至是國有制,是這個行業最普遍的組織形式。
此時,順德小家電商人陳敬財,看到裝備行業發展的機遇,匯集了一批注塑圈內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創建了伊之密。
組織形式,是陳敬財出資,其他人以技術入股,實行當時互聯網企業中普遍采用的“合伙人制度”。
沒想到在關鍵時候,這個制度在伊之密歷史上,起到了“扭轉乾坤”的重要作用。
回到難忘的2008年。
陳敬財打算邀請甄榮輝加盟伊之密,要知道,甄榮輝是擁有長達十幾年管理經驗的行業“老炮”,在被伊之密的合伙人制度深深觸動之后,果斷入伙。
當危機來臨,合伙人開始針對伊之密是繼續投資前進,還是像其他同行一樣保守過冬,出現了分歧—“萬一繼續擴張,資金出了問題,可能會拖垮企業”。
而見慣了市場波動的陳敬財則認為,這場金融風暴只是一個“浪”,過去了就好了,盡管他不能確定這個“浪”有多高,會持續多久。
不同專業、不同行業出身的合伙人們,基于企業前途的爭執,讓他們逐漸形成了統一的意見——建廠房、買設備本身是基于企業發展做出的正確判斷,眼下的風波在帶來風險的同時,也會對行業進行洗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等到風平浪靜,伊之密有可能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之,陳敬財又給大家打了一劑強心針,“萬一伊之密的資金出現困難,我還是有點錢”。
于是,二期廠房繼續蓋起來了,新設備的尾款也付了。
1年后,伊之密的新廠房基本具備了生產條件。
也許是幸運,但更多的是不同行業的不同觀點,交叉印證的未來成了現實:2009年初國家出臺了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市場有所回暖,裝備制造業也迎來了“春天”。
同行還沒做好準備,伊之密如期投產的新廠房、設備,再加上沒有大規模裁員,得以抓住機遇迅速擴大了市場份額,此后連續3年銷售額平均增長率在60%以上,把業務范圍從廣東、福建擴展到了全國,實現了一次重要跨越。
抄底就在一瞬間HPM是一家有著130多年歷史,曾是美國第二大的壓鑄機制造企業。
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美國制造業元氣大傷,逐漸衰落與外流。
而HPM轉型不力,轟然倒下,只能于2011年,對旗下資產進行拍賣。
彼時的伊之密,雖然剛剛度過危機不久,但得知這個消息后,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所有合伙人都同意去美國參與競標。
在全球汽車輕量化的趨勢下,汽車要減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大量使用一體成型的鋁合金鑄件、高強度鋼、碳纖維,后面兩者成本還有點高。
于是,使用鋁合金鑄件蔚然成風。
壓鑄機的需求量也水漲船高。
但在一些超重型的汽車零部件壓鑄成型領域,基本都是被德國、日本等國公司盤踞著,比如瑞士布勒、德國富來、日本宇部和東芝等。
雖然伊之密等國內裝備制造企業也在不斷研發和生產,但無論是品牌力還是技術,都跟國外產品有不小的差距。
如果能成功拍下在重型壓鑄機上頗有技術經驗的HPM,也意味著伊之密可以成功彌補這塊短板。
幸運的天平再次偏向了伊之密。
在HPM拍賣會現場,甄榮輝發現只有伊之密1家來自亞洲的公司,競標的對手也只有幾個美國本土公司。
拍賣師在類似于網球裁判坐的高臺上,隨時移動到舉牌的競拍人旁邊叫價。
25萬美元的起拍價,不過喊了五六次價,伊之密就以32.5萬美元的價格成功拿下了HPM的全部知識產權,包括了HPM的品牌、業務渠道、供應鏈,還有壓鑄機、注塑機的專利技術。
拍賣會現場,甄榮輝認識了HPM的前任總裁,并聘請他和一部分老員工,在美國當地重新注冊了HPM北美公司。
如此一來,既可以再次維護起HPM原來的業務與資源,也能借此避免中美文化差異帶來的技術消化不良的問題。
隨后,伊之密的國內技術團隊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對HPM的技術進行消化和吸收,重新研發了以HPM原有技術為基礎,結合中國制造優勢的全新系列產品。
2015年,HPM北美公司拿下了北美汽配企業Walker Die Casting一臺4 500T壓鑄機的訂單。
在這行里,壓鑄機的大小、規模是用噸位(鎖模力)來計量的,而這個噸位的超重型壓鑄機,即便是HPM也沒有生產過。
于是,伊之密和HPM美國技術團隊耗時1年之久,聯合制造了這臺4 500T壓鑄機。
到現在為止,這臺4 500T壓鑄機都是全美國最大的一臺壓鑄機。
美國案例的成功,無疑增強了伊之密國內客戶的信心。
伊之密順勢推出了HPM技術的中國版本——H系列重型壓鑄機。
有著62年重型汽車生產經驗的中國重汽,于2017年買入了1臺伊之密的DM4 500H壓鑄機,主要用于生產重型卡車變速箱殼體。
除此之外,無錫朗賢、成都奧興、廣東鴻圖等都先后購入了伊之密H系列重型壓鑄機。
如此一來,伊之密重型壓鑄機借此切入了汽車結構件、新能源汽車和大型5G通訊零部件的生產,又一次站上了風口。
不只是賣設備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說,要打破制造業“成本的詛咒”,意味著要以同樣的代價生產最大價值的東西。
事實上,伊之密一直在思考著同樣的問題。
過去,伊之密一直專注做主機硬件,只是把設備賣給客戶,至于客戶使用設備做出怎樣的產品并不關心——這是大部分裝備制造企業的基本商業模式。
如今,伊之密正謀求從一家主機制造商,轉型為更高性價比、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即以主機設備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基于產品的生產解決方案,包括工藝應用、自動化、原料、模具等,幫客戶做好最終的產品。
今年5月,伊之密4 500T自動化壓鑄島成功交付給中國重汽。
自動化壓鑄島是伊之密在壓鑄機基礎上,提供的一體化壓鑄方案。
這套系統可以實現產品的取出、完整性檢測、壓鑄模具噴涂、缸套的預熱及鑲嵌、產品的冷卻及產品的后續裝修。
等于,伊之密在壓鑄機基礎上,為客戶提供了基于壓鑄機的自動化配套方案,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同時,也解決了不同品牌系統配套問題,提高了壓鑄件的生產效率。
但這還不是伊之密轉型的終點。
如果說之前專注設備研發和優化,關鍵在于技術和制造實力,那么轉型為解決方案提供商,則是對企業國際視野、軟實力的考量。
2016年,伊之密便開始邁出轉型第一步,聘請德國專家擔任公司的首席戰略官,以他為橋梁開展連接歐洲先進工藝、技術。
兩年的時間,伊之密推出了FoamPro微發泡解決方案、DecoPro汽車裝飾件升級方案,從主機、模具、輔機、原料到自動化設備,提供了更高價值的整體工藝方案。
2017年,還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塑料加工研究院IKV成立德國伊之密公司,德國團隊目前已經初見雛形,今后,它連接中歐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快。
走到今天,伊之密已經是中國第二大注塑機制造企業。
新的轉型,也許還在路上。
下一篇:一個過氣明星的面膜微商創業啟示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30年老字號估值千億,不借錢不上市從不公布財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