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時隔一年半,一條的內容電商轉型傳來了新消息。
“月銷售額從年初的3000萬到現在過億,一直增長比較平穩。
”一條的總編輯李暉告訴無冕財經,團隊制定的2017年電商銷售計劃已接近完成,全年電商收入將達10億元。
對于上個月的“雙十一”,李暉對外分享的戰績是:僅依靠自建的一條生活館、一條APP等平臺,電商銷售收入1220萬元,同比增長近十倍;整個“雙十一”期間,一條的電商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
兩年前,創始人徐滬生還曾公開聲稱一條“不做電商”。
誰料,半年后他口風一改,一條就賣起商品,至今,電商銷售占其年收入的比例已經漲至八成。
徐滬生創業的初衷是,通過創辦新媒體來接盤傳統媒體因衰落而將失去的百億元廣告市場。
從新媒體的變現模式看,廣告利潤高、規模還不小,而電商利潤低且重投入。
當初看好廣告變現的一條,怎么突然就轉戰電商?它能實現2018年上市的計劃嗎?廣告年入2億后毅然轉型“規模才是一切,沒有規模,沒人會鳥你。
”2016年7月,當徐滬生說出這句話時,距離一條上線已經過去近兩年,而一條也早已成為不必為廣告訂單發愁的新媒體行業大號。
回溯到2013年,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進一步崛起,原本在《外灘畫報》擔任執行總編輯的徐滬生,有感于傳統媒體在廣告市場上的失利,希望通過創辦新媒體“接盤傳統媒體失去的百億元廣告市場”。
2014年2月徐滬生辭職創業,當年9月8日,短視頻內容平臺“一條”上線,每天推出一條優質短視頻,上線15天,一條的微信公眾號粉絲即破100萬;上線一年后,其粉絲數已經達到600萬。
時至今日,一條已累計完成5輪共約5億元融資,估值20億元,全網粉絲數達到3000萬。
隨著粉絲數的增長,創業不到兩年,一條一年的廣告收入已經增長至2億元,對應的毛利率也高達90%。
然而此時,廣告變現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廣告做到兩個億,差不多就到極限。
”徐滬生在一次分享中表示“不想把一條做成廣告公司”,曾經甚至因為廣告的氣質與一條的格調不符,就廢掉了3個價值1700萬元的廣告單。
已經達到上限的廣告營收規模,顯然不足以支撐一條團隊制定的IPO計劃。
2017年4月,一條聯合創始人范致行曾對外聲稱,一條計劃于2018年掛牌創業板。
2016年下半年,一條微信公眾號的粉絲量已經漲到2000萬,徐滬生覺得“一條可以做更大的事”。
而這個更大的事,正是他在2015年底對外宣稱的一條不會做的電商。
在對外公布轉型電商的消息以前,一條團隊已經做了幾次試水。
2016年5月9日晚8點,一條發布了關于美國熱銷懸疑書《S.》的圖文推送,這本168元的小眾圖書在接下來的2天內賣出25000本,產生收入420多萬元;此外,一條還曾在一周內賣出60臺總計180多萬元的獨立音響,1萬多個總計720多萬元的貓王收音機等。
一條總編輯李暉曾對一條做內容電商的邏輯做過總結,首先產出優質的視頻內容,使用戶對其產生黏性,其次通過具備傳播屬性的內容,把千萬用戶和產品連接起來。
李暉介紹,一條電商的定位是精選電商平臺,還未考慮自建產品品牌。
其商品主要通過鏈接在微信公眾號上的“一條生活館”商城及其團隊開發的APP“一條生活館”、“一條”推廣和售賣,不涉及重投入的供應鏈環節。
2016年5月一條電商甫一上線,月收入即超1000萬元,2017年1月達到5000萬元,如今每月商品銷售收入已破1億元。
李暉透露,一條下一步的計劃是線下開店。
內容電商的隱患實際上,自2015年以來已經有大量線上品牌開始走向線下,比如淘品牌茵蔓推出“千城萬店”計劃,三只松鼠也喊出“兩年百店”計劃,線上流量獲取已經成為電商行業共同的難題。
關注電商實踐的行業分析人士“電商老蔡”告訴無冕財經,隨著線上獲取用戶成本的高企,線上品牌回歸線下渠道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從0到2000萬粉絲,用了不到兩年,“一條速度”實在驚人。
不過此后一年,一條的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僅僅增加了100萬——在李暉今年11月的分享中,一條微信公眾號的粉絲數為2100萬。
對此,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認為,一條早期主要通過投放廣告獲取用戶,但如今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用戶的成本已經暴增,在線上獲取用戶的難度都在變大,包括一條在內的新媒體漲粉速度下降甚至粉絲數量下降,都是可以預期的。
葛甲進一步指出,流量增長的持續性會是未來限制這類電商發展的瓶頸。
李暉曾向無冕財經透露,一條電商在一年多的運營實踐中得出關鍵數據:整體毛利率15%、APP客單價800元。
若以此計算,2017年一條電商的訂單數應為125萬,不考慮復購因素的情況下以3000萬粉絲來算,轉化率約為4.16%。
葛甲表示,15%的毛利率和4.16%的二次轉化率(第一次轉化發生在廣告投放中)相對偏低,傳統電商通常要達到30%-40%的毛利率才能盈利,由此看出一條的電商模式盈利很難。
而放棄供應鏈將使其在整個電商鏈條上的議價能力下降,未來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毛利潤的可能性不大。
無冕財經就一條電商的規劃及盈利情況向李暉咨詢,被對方告知目前無法回復。
在電商模式遭遇瓶頸的情況下,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電商對一條內容的“反噬”。
一條的粉絲、從事知識付費行業的白領Sunny出于對優質視頻內容的喜愛關注了一條,但自后者轉型電商后,“純粹的一條好內容變成了一條內容帶著七條商品鏈接,一開始還會看、偶爾會買,但由于沒有評論區,買的時候用戶和第三方提供的參考幾乎沒有,買了以后也只能向客服反饋,后來就越來越少打開公眾號看推送了。
”如果喪失了優質內容,電商之路會不會因此遇阻,也是一條需要面對的問題。
從2015年羅輯思維賣月餅、賣文具的曇花一現,到如今一條實現10億元電商收入的現象級突破,內容電商到底前景如何?在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投資機構的合伙人看來,這種電商模式首先以內容吸引用戶關注,再用商品鏈接用戶,實際上相比傳統電商多出了一個環節,又沒有自主的供應鏈,轉化率、毛利率乃至流量的持續性,都會成為內容電商的隱患。
這位投資人對內容電商的未來預期相對樂觀,“內容電商在未來可能會成為電商行業的一個補充產業,但不會是主體產業。
”而葛甲則認為,內容電商可能是個偽命題。
對于一條而言,若未來仍按原計劃于2018年上市,如今2017年已所剩無幾,留給它的時間不多了。
下一篇:創始人自述:我不斷炒自己魷魚,成功做大2家公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巨賠1個億后,敗家子打下旺旺帝國身價610億,首富的人生沒有輸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