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中國企業年會中,最受員工重視的抽獎環節,似乎是極富中國特色的原創環節。
在年會興起的歐美國家,并沒有這樣的傳統一年一度的年會季又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序幕,2012年的流行熱詞,如“騎馬舞”、“甄傳”、“航母style”、“中國好聲音”等,都一一出現在公司年會上。
一家公司更是有三個部門準備的都是表演《江南style》,雷同的形式不禁讓人有些審美疲勞。
年會是一個企業文化的集中體現,但企業文化不僅存于此。
年會三部曲:吃飯、抽獎、看表演對不少企業而言,年會是塊遮羞布,用一年一度的光鮮蓋住企業文化建設的貧乏。
由企業出資,包下一處飯店或者度假村,領導總結一年來的成就、員工表演娛樂節目、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最好還能抽中一個大獎……這幾乎是中國企業年會通用版本。
根據《南方都市報》2013年1月的調查顯示,超5成受訪者希望自己公司的年會是“娛樂、勵志、抽獎”兼備型;超2成認為年會過于冗長,不夠娛樂;超5成認為自己參加的年會屬于“飯醉抽獎”型。
“年會的內容基本每年都一樣:吃飯、抽獎、看表演。
”上海好飾家建材園藝超市有限公司工作超過6年的文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對于今年的年會,她并不十分期待。
由于經濟不景氣,很多公司對年會的成本有很嚴格的控制,這直接地反映在年會的獎品上。
在上海大眾工作的張靜波告訴本刊記者,今年他所在部門的年會,獎品比去年下降了一個檔次,一等獎只是一臺價值1000多元的iPod,令他有些失望。
“年會的形式一開始來源于外企,主要目的是為了拉近企業員工和領導的關系,讓大家變得更加熟悉、親密。
”復旦大學企業管理系主任、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蘇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他看來,國內年會的形式雖然雷同,但是確實能夠調節企業的氛圍,形成互動。
國外企業年會沒有抽獎環節中國企業年會中,最受員工重視的抽獎環節,似乎是極富中國特色的原創環節。
在興起年會的歐美國家,并沒有這樣的傳統。
在法國,年會通常在公司的食堂里舉行,員工和老板一起品嘗鵝肝醬等法國傳統美食。
每位員工還需要攜帶一份包裝好的禮物,通過抽簽的方式跟同事交換。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美國華爾街每年11月份都會舉行很隆重的搞笑年會,各大金融機構和銀行出資,邀請財經新聞媒體參加。
年會上各個銀行和媒體機構負責出節目,主要是以夸張的搞笑來針砭時弊。
在日本,年會被分為元旦前舉辦的忘年會和元旦后的新年會,忘年會比新年會更加普及。
忘年會如其字面上的意思,即為忘掉過去一年辛勞的聚會。
每年12月,忘年會在餐廳或酒吧集中舉行,同事聚在一起,一邊吃喝一邊回顧過去一年,相互感謝和勉勵。
忘年會主要是為了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增強團體觀念,同時還是上司籠絡人心的好機會,他們會不住地感謝員工們一年來的支持,懇請大家新年繼續努力。
除了幾十人規模的小企業會組織全體員工參與的年會外,規模較大的企業和機構年會都是由各個部門和小組分頭舉辦,其費用都是AA制,一般會控制在3000~6000日元(200~400元人民幣)左右。
內刊究竟是做給誰看的“企業文化是多維度的,是通過時間積累和市場選擇后的結果。
內刊是一種讓企業文化顯現的方式。
” DC國際建筑設計事務所總裁平剛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很多老板對自己企業內刊的要求很簡單也很難:要好看,也要花錢少。
因此電子雜志等新媒體成為了內刊的新載體。
對中建四局上海分公司的程玥月來說,每一季度的內刊是她主要的工作之一。
她和同事所制作的內刊并不是紙質印刷品,而是電子雜志。
這種更加新穎的形式除了可以加入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內容外,其制作成本也更加低廉。
每一季度的內刊都會有一個主題,最新一期的主題是新進員工實習期結束后的總結集錦。
“這期內刊反響不錯,不僅領導喜歡,還比較受同事們的歡迎。
”程玥月說。
因為受到各方的好評,公司還將電子內刊中的精選內容做成海報,張貼在宣傳欄上。
程玥月告訴本刊記者,中建四局有一個通訊員體系,即每個部門會專門指定一名員工為通訊員,負責收集整理關于本部門的信息,向內刊供稿。
在內刊上刊載的這些信息都來自于公司每個部門的通訊員。
每隔一段時間,程玥月還要將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匯總,上報給集團總公司。
“到了總公司層面,形式更豐富了些,除了每一季度的實體刊物外,還有報紙和網站。
”她說。
上海大眾的內刊,更類似于內部通訊,以郵件的形式傳送到每個人手中。
內刊的內容除了跟企業相關的內部信息通報,還有關于健康、保健的信息匯總。
“每月都會有一到兩份,內容也不多,有的只有一兩頁。
”張靜波說。
下一篇:從企業發展的四個階段看創業布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七大策略簡化你的組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