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前年除夕夜,我將一年的收支情況細算了一番后,妻子得出結論是,光靠死工資是不行的,得想辦法搞點投資。
我對她的宏圖大略不感興趣,勸她腳踏實地、安心上班,把工作干好,把兒子帶好。
妻子當時沒有吭聲,春節期間對我和兒子越發照顧得體貼入微。
我當然知道“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當妻子再次提出想搞點投資時,我同意了。
其實,我心里清楚,我和妻子都在單位上班,朝九晚五,兒子只有4歲,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搞“副業”。
而且,妻子炒過股票,不是套牢就是刮肉清倉,弄得她都不好意思當著我的面看股評節目。
妻子和朋友合伙開過化妝品店,店倒閉3年了,到現在還在用賣剩的口紅、眼影。
所以,對她的投資計劃,我持觀望態度。
我和她約好,各自從家里的積蓄中拿一部分錢搞投資,到年底結算,看誰投資效益大。
約法三章后,妻子立即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了運作。
這次她想開一家女裝品牌專賣店,經過反復考察,選定了溫州一家品牌。
然后,她又到霞浦城里最繁華的商業街租下了一個門面,從裝修到進貨到辦好工商、稅務手續到店子開張,僅用了半個月。
服裝店開張后,因服裝漂亮,價位適中,生意很紅火。
端午節這天,妻子樂呵呵地給我打了一通小算盤:3個月下來,扣除店員工資、工商、稅務、門面租金和水電等各種雜費,每月凈賺3000多元。
店子全部投資6萬元,估計今年就能收回成本,前景一片光明。
我把自己的投資情況也作了通報。
妻子開店的同時,我拿了5000元錢買了一臺電腦,連了寬帶,業余時間都泡在電腦上寫稿。
除了寫散文、隨筆,我把主攻方向放到了寫紀實稿上,盯著國內的一些高稿酬刊物。
3個月內,把零零散散的小稿費和紀實稿費加起來,將近有5000多元的收入,平均每月收入約1800元。
唯一遺憾的是,刊物發稿費周期太慢,我暫時沒拿到那么多現金,用稿費數額來和老婆的現鈔比,有些底氣不足。
妻子見我有些不高興,安慰我:“你賺得是文化錢,要按投資比例算起來,你掙的錢比我多多了。
”我聽了心里美滋滋,看著妻子無比地溫柔順眼。
開源的問題解決了,下一步就是節流。
我們盡量減少了在外下館子的次數,只要下班不是太晚,誰先到家誰就做飯。
其實每個月生活費的多少大部分取決于在外就餐的次數。
把魚、肉、蛋、菜買回家自己做飯,在現有的物價水平之下,還真花不了太多的錢。
同時,我們也經常把雙方父母不定時接到身邊住一段,除了能幫我們簡單處理點家務,更是增添了家里的溫馨氣氛。
以前,我們總是每年給雙方老人定量數額的養老錢,現在老人們來了之后也時不時用我們給的錢補貼一點家用。
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我們都這個年紀了,缺的不是錢,是全家團圓的那份心境”。
現在,雖然我們支出的費用少了,但親情卻一點都沒有淡。
以前看到一條微博,說無論月收入多少,記得分成6份。
第1份,用來做生活費;第2份,用來交朋友,堅持一年,朋友圈就會為你產生價值;第3份,用來感恩,每月給父母、愛人送一份禮物;第4份,用來學習,每個月買一本好書讀;第5份,用來投資,培養自己的財富意識;第6份,用來儲蓄,穩存保底。
我和妻子一直覺得還應該加一份,就是要買保險。
說起投保,還得回到2006年10月21日。
當時,我和妻子結婚5年多,又恰好是妻子30歲生日前夕,一個在保險公司做推銷員的朋友找到我們,勸我們購買保險,并推薦了當時十分火爆的一款養老金保險。
我平時對保險多少了解一些,知道俗話說的“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保險的目的就是要花錢將未來生活中的風險轉嫁出去,為個人和家庭儲蓄帶來幸福和平安。
我們倆本打算各購買20份這種保險,但當時收入不多,我想妻子為家庭操勞,里里外外一把手,應該先給她買份保險,況且她即將過30歲生日,應該用保險為妻子獻上一份美好的生日祝福。
這樣,每年我就可以在妻子過生日的時候為她交納保費,讓她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于是,我放棄了為自己購買保險的機會,堅持為妻子辦理了2萬元的保險,保險責任起始時間就是我妻子的生日:10月21日。
通過投保,我與妻子增進了夫妻感情,并促進了家庭的和諧,讓鄰里同事們很是羨慕。
近些年,我們相繼買了親子險、養老終身壽險、重疾養老險,用做家庭健康保障和孩子教育費用積攢。
買的保險多了,困惑也隨之而來,因保險公司很多,而且每個保險代理人都伶牙俐齒,不知作出何種選擇。
如該買什么保險、買多少保額、何時得到收益?這些問題時常困擾著我。
看來,我和妻子要好好請教一下理財高手,精心學習一下家庭投保這門課。
自從我和妻子開展投資理財競爭后,家里的收入增加了,家庭關系也愈發融洽、和諧。
兩人閑著沒事干發生磨擦、爭吵的事件幾乎絕跡。
過去妻子愛打麻將,現在除了上班就要張羅店子,早和“麻友”們斷了往來。
看到妻子又上班、又操心店子,我力改“已婚男人是桌布,只在吃飯時出現”的形象,主動做起了家務。
妻子也變得更加溫柔、體貼了,晚上見我坐在電腦旁寫文章,她帶兒子臨睡前總會為我送上一杯熱騰騰的牛奶。
喝著咖啡,敲著鍵盤,我在心里感嘆,生活還真的是挺美好的。
點評: 首先恭喜林先生具備了較強的投資意識和保險意識。
從文章中可以看到,林先生只是在“開源與節流”上有所認識,談及微博上的將月收入分成六份的方法,我認為不是將家庭收入分成六等分,而是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劃分。
家庭理財分為兩個層次:第一是規避家庭的財務風險,它包括:⑴通貨膨脹;⑵家庭成員失業的風險;⑶家庭成員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風險;⑷投資失利的風險。
因此我們要運用規避、降低、分散、承擔和轉移等方法來進行家庭財務的安排。
第二個層次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家庭收入增長的最大化。
家庭理財的工具:⑴具備安全性,收益相對穩定的有:儲蓄、國債、保險等;⑵具有一定風險、收益不確定的諸如:基金、股票、房地產等;⑶需要專業知識,安全性與收益性都不穩定的有:郵票、古玩、珠寶、貴金屬,對于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家庭理財首選的是具有安全性,然后在考慮收益性。
林先生在文章中談到面對保險業務員的“伶牙俐齒”而無所是從的現象,在這里我想說說:保險是轉移風險的一種財務安排,不論業務員如何“伶牙俐齒”還是“巧舌如簧”,我們要做到的就是先要認清所面臨的人生階段。
不同的人生階段,風險的承擔和轉移是不同的。
比如林先生,家庭正處于成長期,特點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家庭形成期這個階段自我承擔風險的能力較小,主要考慮的應是家庭支柱的意外傷害和重大疾病保險,其次才是孩子的教育金和夫妻雙方的養老保險。
那么多少保額的意外傷害為最合適呢?以不低于家庭年收入的15倍為最佳。
也就是說,一旦有意外發生,至少家庭未來的15年不會出現財務危機。
同時,我們在投保時,還需要將家庭的資產進行整合,合理的制定開銷和投資計劃。
一般來說,房貸不超過家庭收入的40%,且控制在30%以內,食品及日用品在家庭收入的15%以內,置裝、交際、娛樂費用不超過家庭收入的15%,交通、通訊費用在家庭收入的5%以內,其他雜項占家庭收入的5%,投保不超過家庭收入的15%。
余下的部分除了應急儲蓄外,可以進行一些長線投資。
“預則立,不預則廢”,凡事都要有準備,只要提早做好規劃,方可盡早實現人生各個階段的目標和夢想。
鄧麗萍:1971年出生于陜西西安,1992年6月畢業于陜西經貿學院,從事過酒店管理、2009年10月進入保險行業,現任新光海航陜西分公司業務經理。
把工作作為自己的事業,用心來做。
誠信忠誠是我做人最基本要求。
下一篇:2013年理財者應該做的總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有余資如何理財 小錢集中穩健大錢多元分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