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對任何企業來說,危機都是一種常態而不是偶然事件。
互聯網時代,聲譽危機一觸即發,當事企業卻經常以自身立場推脫卸責,顛倒社會利益與企業利益。
企業聲譽預警的盲區在哪里?怎樣建立危機防御體系?互聯網的發展開啟了中國社會的“自媒體”時代,在高度透明的全方位監督下,企業聲譽管理上的點滴失誤更容易受到放大,危機一觸即發。
面對洶涌而至的輿論狂潮,總有大批企業被推上行業道德底線的風口浪尖。
企業聲譽預警:防范危機,刻不容緩2011年3月15日,眾多行業大佬在3·15晚會上“黑”榜題名,讓億萬消費者如聞驚雷。
第一枚重磅炸彈扔向了世界十大輪胎制造商之一的錦湖輪胎,作為中國國內配套市場占有率第一的錦湖,被爆用超量返煉膠偷換3∶1的行業原片膠摻入標準;而長期活躍在媒體版面的國美,也被指其員工借節假日套取消費者贈品及返贈的現金卡,更借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東風,通過購買舊家電、盜用消費者身份信息等多種手段,騙取國家補貼資金。
無論是因產品質量,還是經營手段,抑或行業道德,深陷囹圄的各路行業豪杰都難闖聲譽式微的生死龍潭。
一旦觸發企業危機,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是巨大而慘痛的,而在這個充滿了火藥味的商業競爭世界里,企業的危機隨時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引發整個行業的動蕩和地震。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于轉型期,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現。
隨著網絡的日漸滲透和發展,互聯網正以其自由、互動的獨特性成為各階層利益表達、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輿論渠道。
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自由開放的新媒體時代也標志著聲譽危機高發期的全面到來,如何防范危機成為企業必修課。
透明化時代的企業管理,除了品牌文化建設、產品質量控制、消費服務體系,企業聲譽管理將是刻不容緩的市場新課題。
企業聲譽盲區:重產品銷售,輕危機防范企業聲譽指一個企業獲得社會公眾信任和贊美的程度,以及企業在社會公眾中影響效果好壞的程度。
而企業聲譽管理是對企業聲譽的創建和維護,是指企業以正確決策為核心,通過聲譽投資、交往等手段,從每個員工做起,建立和維持與社會公眾的信任關系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聲譽管理的核心是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遵守與履行。
在企業聲譽管理與建設方面,跨國企業往往比本土企業更有遠見,更愿意進行長期的投入。
強生能夠在頻頻“召回門”后穩操全球制藥市場勝券,肯德基在“蘇丹紅”事件后的快餐銷售仍能保持一路領先,更無人會擔憂蘋果“中毒門”會波及iPad 2在中國上市……無數的案例表明,一家有著良好聲譽的企業,更容易吸引到人才,能夠培養起更高的忠誠度,能夠增加顧客對產品和服務的信心,能夠建立更高的客戶忠誠度,有利于企業保持長期的超額利潤,并且能夠構筑市場進入壁壘,抵御競爭者進入,鞏固企業的競爭地位。
更重要的是,當企業發生危機時,良好的企業聲譽能夠協助企業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公眾信心,使品牌重新占領市場。
正如斯坦福大學管理學教授柯林斯在名著《基業長青》一書指出,一個高瞻遠矚的企業在于長期績效投資,而一個展現出可觀的韌性與彈性,跨越數十年、上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企業,聲譽管理是其重要一環;沒有保護好這一根基,任何企業都將行之不遠。
的確,較之眾多國際品牌總能巧渡市場險灘,化“危機”為“商機”,應對危機卻往往是本土企業的致命短板。
2010年7月,“二惡烷事件”將霸王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事件很快又柳暗花明,廣東省質監局發布新的檢測報告,以官方名義對事件定調:霸王的二惡烷含量是安全的。
然而,對于市場與消費者信心來說,質監部門的報告卻非救命良藥,無法在短時間重振消費信心。
產品本無毒,但企業品牌聲譽的毒性卻足以讓“鐵娘子”CEO萬玉華的霸王帝國受到致命打擊。
導致霸王馬失前蹄的聲譽危機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代言人聲譽消退,牽絆品牌信任度。
成龍有著極高的個人知名度,但其代言的產品卻屢屢因造假、宣傳過度、夸大其詞而令他個人聲譽嚴重受損。
正因如此,當成龍代言與虛假代言畫上等號時,無論對于成龍還是代言的品牌都造成了雙重的負面沖擊。
重廣告單向宣傳,輕企業聲譽維護。
作為廣告宣傳大戶的霸王,卻未以良好的公共關系活動建立消費信任,未以社會責任履行建立品牌美譽度,未能建立價值認同的全國性媒體關系。
當危機驟然襲擊,透明度低、媒體關系差、品牌聲譽壞的企業必然受到巨大的沖擊。
單向思維困境,誘導危機失策。
在危機應對價值排序中,顛倒了社會利益與企業利益,只以企業立場推脫卸責。
如此為之,官方認證的產品“無毒”,也抹殺不掉公眾對霸王品牌毒性的抗拒。
應對危機,國際品牌能夠高舉“免死金牌”再出發,本土企業卻只能得到市場“處死令”.無疑,“重產品市場拓展,輕品牌聲譽建設;重企業產品銷售,輕危機防范應對”的戰略管理失衡,成為潛伏在中國企業長青路上真正的脆弱之踵。
企業聲譽危機:三方失利,六環相扣西方諺語明示:危機就如死亡與稅收,對社會與組織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
而透明化時代的到來,使得社會化媒體成為企業危機的又一策源地。
霸王CEO萬玉華曾嘆言:“在中國做企業,為何這樣難?”的確,沒有哪個企業敢無視聲譽危機的致命陷阱。
因聲譽危機逐漸被社會忘卻的慘敗者的墓志銘告訴我們,企業聲譽危機一旦發生,勢必對中國企業造成重大打擊,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因素:
下一篇:一個記者眼中的360公關突襲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危機管理,從制訂危機防范預案做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