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8年5月8日,京東發布2018年Q1財報。
2018年1-3月,京東營收1001億元,同比增長33.1%。
其中電商直營業務收入915億元,增幅31%;服務業務收入86.3億元,上漲60%。
然而引人注目的是,就在京東Q1財報公布后,京東股價一度暴跌近6%,創下近三個月內最大單日跌幅。
事實上,京東股價從2018年2月26日后便無抬頭趨勢,兩個月里股價蒸發184億美元(約合1162億人民幣)。
京東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原來,隱藏在財報里面的其他數據,讓資本不太滿意。
京東營收增速回落我們發現,盡管本季度京東營收高于預期且同比實現增長,但增速卻創下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
市場就是這么奇怪,在京東虧損的時候,市場更關心的是京東的模式,盈利能力,而京東開始盈利了,大家卻轉而關注它的持續增長能力。
從以上圖表我們看到,京東于2016年結束了高速成長,營收增速顯著回落。
2017財年營收3623億,同比增長40%。
運營利潤下滑99%另一方面,從利潤的角度看。
京東在該季度運營利潤卻只有人民幣443萬元,比去年同期(6.61億元)同比下滑了99%。
運營利潤的顯著下滑,而原因很可能是運營成本上升。
對比2017年的四個季度,京東分別實現凈收入752.2億元、932億元、837.5億元以及1101.7億元;運營成本分別達到643.9億元、805.5億元、707.6億元以及957.9億元。
不難看出,京東運營成本占收入的比重確實在持續上升中。
對此,瑞士信貸在4月20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為了應對新零售帶來的影響和沖擊,京東在不斷加大物流,技術研發和投資支出,從而導致其成本上漲”。
我們在京東的分析師會議記錄里看到,京東在土地和建設方面的資本性支出為13億人民幣。
而在其他方面的支出為24億則用在無人倉儲設備購買和自動化技術投入上。
當然,這個支出是京東的戰略性支出。
劉強東解釋說,因為京東物流第一次向第三方開放,所以在第四季度來自第三方物流服務收入快速增長。
而為了未來繼續擴大服務業務,京東有意識地提前半年新建大量物流倉儲,去年第四季度建了81個倉儲,第一季度新建29個倉儲。
以后也不會像第四季度這樣集中性地建倉。
預計經過一兩個季度,這些新倉庫也會消化完。
拼多多對京東的影響我們看到分析師電話會議中,野村證券分析師問了兩個非常火辣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管理層如何看待“拼多多”這樣的團購電商模式?京東上線京東拼購的頻道,管理層如何看待團購電商的未來潛力?第二個問題:拼多多從微信獲取了大量用戶和GMV(總銷售額),京東也在微信上有自己的一個入口,那么拼多多在微信里面的增長,對京東微信入口是否帶來什么影響?劉強東回應說:“拼多多與京東主流用戶和主流商品幾乎重合地很少,所以,拼多多目前對京東的影響非常有限。
”“拼多多目前的貨品大多是超級便宜的那種,而京東的用戶群體、品質和平臺信譽則是在另外一個層次里面。
”“雖然在京東拼購方面的模式與拼多多一樣,但貨品、用戶體驗和拼多多完全不一樣,我們的貨品還是集中在有品質、有保證的產品上。
”簡單說,劉強東認為拼多多的用戶群體,產品品質,都是貪便宜,不在乎產品質量的那種。
那既然如此,京東為什么要做9.9包郵的京東拼購呢?顯然,京東懂得一個道理的,產品低價并不意味著品質就一定不好。
而買低價的人群,也不意味著不在乎產品品質。
這種龐大的“低價不低質”人群,正是京東拼購所要服務的人群。
所以拼多多對京東的影響,更多的是在“低價不低質”人群上,一旦拼多多提高品控,把這群人吸引住,那社交電商就沒京東什么事了。
長期以來,拼多多一直被看成是淘寶的最大威脅,但如今拼多多對京東的威脅也在與日俱增。
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基于微信生態的社交電商拼多多的崛起已然無法阻擋:上線兩年用戶數過兩億,GMV過千億,日訂單量已超過京東躍居全網第二僅次于淘寶。
相比阿里,京東的焦慮可能會更加迫切。
電商的巨大增量事實上,曾有京東商家爆料,他們家PC端營業額只有28萬,而移動端卻高達70多萬。
其中流量和轉化率最高的渠道來自微信,第二是手機QQ,第三才是京東APP。
可想而知,微信和QQ給京東帶來的流量等利益真不是一般的大!但遺憾的是,早年京東在社交電商并沒有做過太多的嘗試。
等到拼多多起來了,京東才匆匆忙忙做出“京東拼團”,還有“開普勒”輕商城。
要知道,錯過了風口,就是失去了未來。
百度錯過了電商,錯過了移動互聯網,也失去了創新,失去了對未來的布局。
而阿里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做出了手淘,才有驚無險地占據一席之地。
但如今,阿里在社交電商上卻遲遲沒有找到入口,京東則是依靠騰訊,在微信上獲得一大流量入口。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京東,不得不奮起直追,對社交電商十分重視。
為什么京東早年沒有發力社交電商?有業內人士認為,京東的電商模式與微信倡導的“去中心化”,有著本質矛盾。
在微信生態下,用戶是微信的用戶,商家只能依附微信,餓不死,但也長不大。
而對京東來說,供應鏈是命根子,重投入,效率至上,必須持續灌入流量。
自建APP關乎流量自主權,所以早期京東依托微信流量,更多是給自己APP導流,而不是扎根微信做社交電商。
而且當時微商名聲很差,也可能讓京東沒有深入探索的欲望。
內容電商“科技蟹”負責人謝璞對此表示,拼多多崛起,是京東與騰訊戰略合作的失敗。
在拼多多還只是微信公眾號,擁有微信入口的京東卻只是把他當做一個流量入口,而不學拼多多挖掘微信用戶群與社交流量潛能。
如今線下新零售,京東沒錢學阿里那樣不斷收購并購,至于線上的增量,又被拼多多搶了下來,總之如今的京東非常難受。
而且本來京東只有阿里一個競爭對手,現在開放第三方物流,又多了順豐這個競爭對手,真是局勢兇險。
劉強東曾說過“未來中國物流只剩京東和順豐兩巨頭”,沒想到雙方對立的這一天來得這么快。
結語當然,在此次財報中,京東也有亮眼的地方。
本季度服務收入的加速增長,讓我們看到,京東在承受高昂成本的同時,也獲得了短期利益和長期的技術壁壘。
劉強東曾表示,京東將用第二個十二年的時間,把第一個十二年里所有的商業模式全部用技術來進行改造,變成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
慶幸的是,京東在轉型過程中,并沒有減少對物流方面的投入,這是他們可以在擴大技術支出的同時,還可以實現凈利潤創新高的重要原因。
雖然京東離純技術公司仍有一定距離,但京東愿意放棄短期利益去追求更遠的未來,那現階段的麻煩也就不是真正的麻煩,而是為了厚積薄發,為跳得更遠做準備。
電商人應該還記得2011年,中關村實體經濟開始落后于京東等電商,有人說京東應該感謝中關村的騙子。
他們說:“京東之所以有今天,劉強東最要感謝的是中關村太平洋數碼城那些騙子,沒有這些騙子的努力,讓非常多的消費者上當受騙,甚至承受肉體之痛,中關村的消費者哪會硬著頭皮去網上買3C?他們間接養肥了京東,給京東帶來第一批種子用戶,而京東卻反過來殺死了太平洋數碼城!”然而劉強東并不這么看,騙子是不值得感謝的,騙子之所以失敗,完全是自作自受的結果!劉強東不執著于眼前的利益,這也是京東能走到今天,甚至走得更遠的原因吧。
下一篇:騰訊把自家前員工給告了,因為抄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美貿易戰下 廢紙價格淡季逆市瘋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