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隨著董明珠與雷軍5年對賭即將到期,這一場轟動的10億元賭約,誰會勝出?吸引廣大網民關注。
在過去5年時間里,無論是格力電器還是小米,都經歷了波折,又重新恢復增長。
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董明珠的格力電器,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都以較大的優勢領先小米。
如果雷軍輸了,會兌現10億元賭約嗎?董明珠不認輸,再戰手機董明珠造手機時,曾心比天高,有人問她格力手機的目標,她曾打趣地說,國產手機華為第一,格力第二,并未提及小米、OPPO和vivo。
也就是說,對于國產手機,她認同的只有華為,其他的并未入她的法眼。
但是,在空調界呼風喚雨的董明珠,在手機領域卻沒有泛起一點波瀾。
有統計數據顯示,造手機幾年來,僅賣出幾萬部,估計是內部消化為主。
格力手機為什么會失敗?我認為,董明珠還是在以玩空調的方式玩手機,在空調行業,格力有技術,有渠道,有資源,在手機行業就不同了,沒有技術積累,沒有渠道,沒有人才,沒有成本優勢,最重要的是沒有一點手段與營銷技巧,因此,格力手機是不可能贏得消費者支持的。
或許有人會說,小米手機也沒有多少核心技術,為什么能一炮走紅?我認為,這就在于小米創始人雷軍會營銷,突出“性價比”,給用戶灌輸“硬件不賺錢”的理念,制造出小米拉低了智能手機價格的印象。
在樹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精神的同時,小米施以“饑渴營銷”手段,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讓用戶去樂此不疲地去搶,保持產品熱度。
董明珠不懂小米的技巧,她直來直往的性格,也注定她不會走雷軍的路線。
她一直強調工匠精神,強調格力手機用不壞,不會有產品質量問題,并未從用戶的核心問題出發。
從第一代產品起,格力手機的價格就高高在上,沒有性價比,脫離了“人民群眾”,尤其是脫離了那些買手機只看配置的人,在輿論上就失去支持,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有網友認為,格力如果像小米一樣,找代工廠商推出高性價比的廉價機,然后貼上自己的品牌,也可能會暢銷,獲得不錯的銷量。
但,這不是董明珠的風格。
當然,董明珠還沒有承認格力手機失敗。
從工信部網站上,筆者發現一款新的格力手機(第三代格力手機)已經入網,型號為G0345D。
配置方面,其采用18:9全面屏,搭載了一塊5.99英寸屏幕,采用高通驍龍處理器(或為驍龍820),4GB+64GB內存組合,電池容量為3160毫安時。
格力新入網手機,依然在重復過去的套路——配置落后,沒有抓住熱點與消費痛點。
這樣的手機如果再賣3000多元,肯定無人問津。
輸了手機,要贏賭局?2013年,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對賭,曾轟轟烈烈,當時,小米正處于極速增長中,互聯網思維席卷中國,而格力電器則是平穩發展,因此,很多人站在雷軍一邊,認為雷軍要贏董明珠。
現在,對賭期即將到期,再來看看結果,發現還是董明珠的確是技高一籌,贏的勝算比較大。
迄今,兩家公司都發布了各自的上半年財報。
格力電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09.76億元,同比增長31.50%;凈利潤為128.06億元,同比增長35.48%。
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均表現出色。
格力電器的成績,是通過聚焦空調主業完成的,更是來之不易。
當然,格力在工業機器人領域,通過自主創新,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格力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其首臺光纖激光切割機,也已正式交付客戶。
格力在高端制造及精密制造領域,持續發力,力圖打造一張“中國制造”的名片。
小米上半年實現營收796.48億元,同比增長75.4%;實現經調整利潤38.16億元,同比增長62.2%。
小米業績恢復增長,主要源于手機業務的重新增長,憑借在印度以及印尼等海外市場,以廉價手機打了一場出貨量勝戰。
迄今,小米已是印度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是印度尼西亞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
在印尼,小米Q2市場份額高達25%,與三星的27%十分迫近。
這兩個市場有一些共性,首先,都是人口大國,印度有超過13億人口,印尼有2.64億人口,搶占這兩個人口大國,就可獲得人口紅利。
其次,這兩個國家都消費能力較低,以廉價機為主,這恰恰是小米的強處。
去年年底,紅米5A在印尼發布,售價僅為484元人民幣,比國內還便宜了100多元,很受印尼消費者的歡迎。
小米憑借紅米手機,在印度、印尼攻城拔寨,提振了出貨量。
這兩個市場,蘋果因為戰略定位一直不重視,而華為最初的重視程度也不夠,讓小米幾無阻力。
上半年,小米的營收與格力電器差了100多億元。
下半年,小米能追上來嗎?
下一篇:專訪陸奇:中國成為全球創新中心是必然趨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丁磊接受央視采訪:改革開放是創業和創新的動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