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宏觀經濟下行,消費萎靡不振。
電商人口紅利已近末期,市場競爭激烈,各種成本快速上漲。
電商的市場機會在哪里呢?跨境,B2B,還是其它消費升級領域。
這篇文章寫于2015年9月,結果忘記發了,現在分享出來。
【東哥解讀電商】這道題目,你在很多地方可能都聽說過。
這是一道可以測出一個人有沒有商業頭腦的數學題!這不是一道腦筋急轉彎,雖然答案是標準的,但每個人給出的答案千奇百怪,而且誰還說服不了誰,而東哥今天試圖說服閱讀本文的所有讀者。
題目如下:“美女是賣鞋的,一雙鞋進價30元甩賣20元,顧客來買雙鞋給了張50,美女沒零錢,于是找鄰居換了50元。
事后鄰居發現錢是假的,美女又賠了鄰居50。
請問美女一共虧了多少?”這道題目不簡單,到底虧了多少?這是在某群做的一道題,100人的群,半個小時之內只有兩人答對, 請大家試試!先思考一下,你的答案是?在最后東哥說下自己的思路。
東哥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
雖然電商資本寒冬已經到來,但電商創業機會大門從來就沒有關閉過。
至少在東哥看來,電商的創業機會從來就沒有這么好過!寫下這篇文章,只是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明確電商創業方向,一個是告知沉下心來做事。
8月份東哥寫了《2015年電商寒冬十有九亡,阿里京東不好過,創業公司會更難過》,并不是說今天就要打自己臉否認觀點。
上周的觀點在于強調兩點,一個是阿里京東等大型電商公司面臨增量用戶瓶頸,壓力很大。
一個是創業公司,在資本寒冬下融資壓力很大,燒錢模式難以為繼。
東哥本身并沒有觀點會認為電商創業環境在惡化,創業機會在減少。
東哥看到的是機會越來越多,這就好比2011年資本寒冬的時候,京東要資金鏈斷流倒閉,唯品會流血上市,大家都在看衰電商,而在正是從那個時候誕生了中國新的一批垂直電商。
回過頭來看,它們還都發展的不錯!電商寒冬,有一個基本事實是不容否定的,資本的winter is coming,的確因為A股中概股二級市場暴跌,在過去兩個月迅速傳導到一級市場的融資。
昨天和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投資圈朋友在一起交流電商,基本都闡述了這么個事實。
一個是投資項目數量銳減,一個是估值也大幅下滑。
一大批靠融資教育市場的電商項目艱難,不管是做O2O,還是實物零售電商。
錢多的時候,同類的電商,資本或許還會去投第二三四名,現在都嚇得只敢追投第一,也不敢碰估值更低的第二三四了。
電商創業公司倒閉是常態,并不會因為資本寒冬變得更多了,畢竟能夠融資的電商公司是極少數的。
這篇文章,并不是想從資本層面談論電商創業機會!雖然十篇稿子“批”阿里,但在阿里東哥朋友還是非常多的,只是不和公關打交道。
東哥只是在客觀指出問題所在,明白人還是明白的。
上上周東哥在杭州呆了五天,見了好幾位阿里的朋友,有負責物流的,有負責投資的,有負責O2O的,還有產品技術和運營.......不是去約架的,多交流行業的看法。
甚至我說的更多,和其中一位做投資朋友聊了兩個小時,扯蛋扯了兩個多小時,居然晚飯都沒有的吃。
阿里占據了電商市場份額的絕大部分,在行業趨勢的判斷上,的確遙遙領先與同行,也非投資機構所能比的。
東哥也在孵化電商創業項目,也說說電商的機會在哪里?因為最近要啟動一個針對微信流量商業化的創業項目,突然想起去年9月寫的又忘記發的這篇文章。
東哥私下以為主要是四個方面1.跨境電商,主要以出口為主,而非當下熱門的進口電商。
2.B2B供應鏈電商,電商后端的機會,可以和零售關聯也可以不是。
3.本地化的O2O電商,主要是生活服務類為主,實物有但不好做。
4.前面三類機會門檻都比較高,而流量類型垂直電商機會,會比較大,小而美的時代即將開啟!前面三類不展開說了,只談一談為什么流量類型的垂直電商機會崛起!移動化后,流量碎片化場景化了作為電商平臺,除了推廣自己的APP,你不知道到哪里去買流量,只有京東和美麗說這樣的極為特殊的案例,有微信和手Q的入口。
網站可以登錄打開,不喜歡就退掉了,至少還有見用戶的機會,但做APP,你不大可能指望普通用戶隨隨便便下載一個APP,不喜歡再刪除。
即便像阿里京東這樣的電商平臺,主要還都是通過訂單直接補貼把PC端用戶轉移到移動端。
那么流量在哪里?微信手Q之外,還有各種垂直社交APP,工具產品,內容社區等等,典型的如陌陌,大姨媽,辣媽幫之類的。
只是說有些產品和購物場景近一些,有一些遠一些。
所以阿里也好,京東也好,唯品會也好,也在推內部的移動互聯網創新,說的就是這些。
只是做的差強人意。
目前來看微信算是最大的一個流量入口,超大的用戶量,超高打開頻次和占有用戶時間,微信的機會更大。
但微信本身不是場景,而是微信公眾號屬性,以及微信個人號屬性,就是一個場景。
東哥在說流量碎片化和場景化,微信最為典型,當然碎片化和場景化,也可以說成是去中心化。
目前絕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活躍的內容賬號,和一大堆的僵尸企業賬戶,交易屬性偏強的微店沒有流量尚且還看不到什么特別好的案例!東哥孵化器合作的幾個案例,已經走在了前列。
有一些是直接的交易屬性,有一些通過特殊的方法,從內容屬性轉向交易屬性!結論是什么?結論是重點關注微信和手Q,哪里有用戶有流量哪里就有賺錢的機會。
雖然東哥在2012年底有了公眾號就開始鼓吹這個事情。
已經有很多人已經把公司做到了估值數億美金了。
最后到劇透答案的時候了!大部分人會被題目繞暈。
東哥借用質量守恒定律,有人虧,就一定有人賺,想知道這筆交易中美女虧了多少錢,只需要算進來買鞋的顧客賺了多少錢,因為鄰居沒有賺也沒有虧。
顧客用零成本(50元假幣),賺了20元的鞋和30元找零,所以在這筆交易當中美女虧了50元。
即30元找零和已經計提折舊的20元的鞋。
如果錢是真錢,也就不存在虧損了,因為折舊虧損在交易之前就產生了。
通過這道簡單的商業題反窺中國電商,思考一下阿里、京東和唯品會增長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流量,新增用戶在放緩,存量用戶被垂直電商稀釋。
中國電商在加速垂直化,去中心化,場景化,社交化 。
而 阿里、京東等已經老態龍鐘,機制上難以適應這種變化,大公司所慮即新的機會點 !東哥建議創業者和投資者重點關注微信。
下一篇:布局4600億農村市場 阿里農村淘寶編織“三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透過三大電商巨頭最新動作,看零售行業三大趨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