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其實孫正義之于馬云是關鍵投資人,而騰訊、360、小米等牛X公司都有關鍵投資人。
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找到懂自己的關鍵投資人,事業就成功了一半。
日本人孫正義之于馬云據公開報道,1999年,孫正義主持了一場秘密的項目評估會議,王志東、張朝陽、丁磊等國內的互聯網精英悉數到場。
馬云的業務講解剛到一半時,孫正義從椅子上蹦地站起來,很認真地說:“我決定投資你們,你要多少錢?”馬云嚇了一跳,但讓孫正義沒想到的是,馬云說他不缺錢,孫正義問:“那你來找我干什么?”馬云回答:“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來見你。
”馬云的反應刺激了孫正義,馬云被邀請到日本詳談,孫正義提議用3000萬美元換取30%股份,馬云同意了,但回國之后馬上后悔了。
在無數創業者垂涎資金的時候,馬云竟然嫌錢多,這讓孫正義的助手火冒三丈,但幾經調和,雙方最后將投資金額定為2000萬美元——錢多意味著貢獻更多公司的股份。
四年后,2004年2月,軟銀攜手富達投資、華盈創投和GGV(Granite Global Ventures)等投資機構,再次向阿里巴巴投資8200萬美元,其中,單軟銀一家便投入6000萬美元。
正是上述的淵源讓孫正義撮合阿里巴巴接手雅虎中國、雅虎美國控股阿里巴巴埋下了伏筆。
可以說,孫正義既是阿里早期的重要投資人,又是影響到阿里后來整個布局的投資關鍵人。
南非人JP之于騰訊當新浪、搜狐、網易等公司已成規模,并通過上市獲得資本支持,騰訊還是一家只有18人的小公司,QQ注冊用戶雖已經達到2億,但缺乏現成的收費渠道。
用戶數激增,服務器托管費用攀升讓馬化騰不堪承受,公司出現資金緊張,QQ將收費或者停止服務的消息盛傳一時。
馬化騰曾試圖作價60萬元賣掉QQ,但都沒人要。
2000年年初,騰訊好不容易獲得IDG和香港盈科總共220萬美元的投資,為此出讓了多達40%的股份。
2001年6月,香港盈科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所持騰訊控股20%的股權悉數出售給MIH 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
馬化騰也從MIH獲得了第一筆回報(數百萬美元)。
當然啦,現在南非人持有的騰訊股票按騰訊高達1500億美元的市值算,也近500億美元。
涂鴻川之于周鴻祎據《中國企業家網》報道,郭去疾(谷歌中國創立者之一)回憶了當年涂鴻川和DanNove(高原資本合伙人之一)投資周鴻祎的情景:“記得2006年,流氓插件橫行,奇虎還在做社區搜索,在奇虎食堂和鴻祎吃午飯,不知道哪來的靈感,我問他:你這么懂插件,沒想過做個殺流氓插件的么?后來楊致遠封殺奇虎融資,我還被拉去高原資本向涂鴻川和DanNova為奇虎背書。
在香格里拉Dan最后問我,如果是你自己的錢,你會投么?我說會投。
”當時的另一個背景是,涂鴻川剛剛加入高原資本,而在此之前,涂鴻川之前供職的另一個基金曾經投資過周鴻祎的3721。
這次,涂鴻川與周鴻祎想見算是老友重逢。
據說,涂鴻川在投資報告上說:“這是中國僅有的真正了解互聯網的4、5個頂尖團隊中的一個。
”這亦成為高原資本投資奇虎的基本理由。
這并不容易,當時周鴻祎在國內聲名狼藉,而且當時的奇虎并沒有顯示出有任何強有力的產品或者技術。
“當時有人跟我說,你這個傻瓜,為什么要投周鴻祎?那是個騙子。
”涂鴻川回憶說,“但我的性格是,要是有很多人合伙投的項目,我就不追風了。
我這個人從小叛逆,別人一窩蜂做的事情,我就不想做。
我的觀點就是,第一你自己堅信你懂。
第二,你要參考外面的聲音,但如果你真的理解這個團隊的話,這就是個機會。
”涂鴻川純粹是沖著周鴻祎的團隊而去。
涂鴻川所說的團隊就是指當年周鴻祎做3721時的團隊,在周鴻祎出走雅虎之后,據說有近半的成員跟著周鴻祎出來創業。
其中有齊向東(現奇虎總裁),姚玨(奇虎CFO)等人。
360上市,涂鴻川作為奇虎最大投資人,單項投資回報已超過5億美金(按照首日IPO閉市價,投資回報已經超過6億美金)。
劉芹之于雷軍晨興創投創始人合伙人劉芹曾跟《創業家》&I黑馬講過,為什么要投小米和雷軍:對我來講,雷軍不管是做小米還是做另外一件事,都會取得成功,當然這個成功會不會像小米今天這樣我并不確定。
現在的創業環境和馬云、丁磊、馬化騰、張朝陽那個時代已經完全不同。
2000年的中國,整個資本市場的發育還處于一種很原始的狀態,風險投資因此也處于早期摸索的階段,總的來講資本還是稀缺的。
另一方面,那個階段的創業者也不是很有經驗,對資本市場、創業過程的理解也處于非常混沌的時期,創業也不是那么多人都追捧的事。
但那個時代有一個好處,就是雖然處在蠻荒之地,但只要創業公司能夠“長”出來,基本上就能“長”得很大。
也就是說,雖然當時公司的存活率很低,但是生存下來之后如果想做大,相對來說阻力很小。
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其內容與本站無關。
有問題也不要聯系本站。
下一篇:什么叫創業?公司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移動時代,創業者應拋棄的3大思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