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May,是我去年出差深圳認識的一位從事貨運O2O行業的朋友,她一直跟我說應該去和她老板Shing見個面,因為她覺得Shing是一位有趣、真誠而充滿傳奇的CEO,我們一定會很投緣,遺憾的是因為時間關系沒能會面,直到上周末再次出差才有幸認識,也借此機會,對貨運O2O這個行業和市場有所觀察和了解。
貨運O2O的本質是服務驅動,而不是資本驅動聊Shing和他的貨拉拉之前,我們先看一個發生在今年初貨運O2O的事情, 1月17日,同城貨運平臺“神盾快運”因為資金鏈斷裂,宣布暫停所有平臺相關服務,同時旗下兩公司進入清算流程。
該公司的CEO給的答案是兩個:一是早期沒有好的資本層面布局,未能吸引到好的互聯網基金,二是線下補貼耗費大量資金,沒有雄厚資金根本不可能支撐。
在我看來,貨運O2O的本質仍舊是服務驅動型,而不是資本驅動型,神盾快運盲目跟隨競爭對手瘋狂燒錢補貼,而忽略服務和產品建設,違背了服務業的商業邏輯,加上戰線拉得過長過廣,最終拖垮了整體業務。
貨運O2O從2013年開始萌芽,并在此后兩年內、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野蠻生長,在最高峰時,全國的貨運O2O平臺接近300家,競爭之殘酷堪稱“百團大戰”。
貨拉拉于2014年底殺入大陸市場,加入戰團,在此之前,其香港公司EasyVan已經在香港和東南亞成熟運作。
貨拉拉專注產品和服務,不做補貼整個貨運O2O,其實可以按照同城和跨城、即時和合同以及整裝和散裝這三個大的維度去劃分,貨拉拉從13年開始,就明確定位于同城、即時和整裝的貨運細分市場,目前來看,同屬于這個市場的還有58速運、藍犀牛。
其他的貨運O2O平臺,比如云鳥配送,主要專注于RDC區域配送,企業級的計劃性貨運市場。
貨車幫、運滿滿、物流小秘等平臺則同城貨運市場和長途貨運市場都做;一號貨車的業務則比較多元,有即時配送,也有計劃型配送,也提供低價回程業務;速派得雖然也專注于同城貨運,但他還做以體積計費“零擔”業務;而類似于達達、人人快遞、閃送則走的是全民眾包的模式,主要以小件貨物散裝方式為主。
在Shing看來,之所以堅守在同城、即時和整裝這個垂直市場深耕,一方面在于這個市場規模足夠的大,全國有1000萬輛的中小型貨運車輛,其中約有10%的貨運需求是即時性的,平均每個貨運司機每天2個訂單,平臺就有200萬個訂單,按照目前的客單價約120元,一天的流水就可以有2個億。
另一方面,他堅信他是這個賽道中最棒的賽手,不做補貼,專注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不被資本環境所左右。
剛才提到了,2014年到2015年,貨運O2O平臺進入瘋狂爆發的狀態,各家都陷入了一陣陣燒錢補貼的狂熱當中。
其中藍犀牛在2015年上半年就有一段時間在瘋狂補貼,主推40元跑遍全城,而那時的神盾快運則為了不被市場落下,則推出39元跑遍全城活動,這個補貼燒錢活動持續了4個月之久,最高的補貼達到了600元一單,但就是這種補貼和地推力度,即使在峰值時也沒有讓神盾快運的實際單量超過2000單。
從神盾快運的實際案例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單純的依靠燒錢補貼,是帶不來有效的或者說相對應的訂單量。
回歸到貨運O2O的服務業本質,表面上來看,它解決的是貨主和司機的信息不對稱的痛點,但是純粹做一個信息匹配平臺,遠遠不能解決實際運作中的諸多問題。
對于貨主來說,價格如果沒有吸引力,他們可能會選擇既有的熟人關系司機;司機的響應速度如何,到達是否準點,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是否安全,是否有保險理賠機制等等,都將影響貨主對平臺的信任感。
對于司機來說,入駐貨拉拉后,每天所接到的的訂單量是否會增加其收入,能否獲得足夠的社會認同感以及行業安全感,能否獲得彈性工作時間,都會成為他們是否選擇這個平臺的理由。
因此,以上所涉及到的要素才是影響一個貨運平臺價值的根本。
依靠燒錢補貼,可能短時間會帶來大量的訂單和數據,但是無法提升你的產品和服務的水平,與其花時間在訂單的增長上,還不如打磨產品和服務的品質。
很多會把貨運O2O的燒錢補貼策略拿來和滴滴快的早期競爭時燒錢補貼策略相比,這其實是忽略了滴滴快遞燒錢補貼的背后更為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滴滴打車背后是騰訊,快的打車的背后是阿里,之所以要不惜血本砸錢補貼用戶,都是為了更快的速度搶占移動支付的入口,培養各自移動支付的使用習慣。
而為什么選擇客運打車這個垂直市場,因為這個市場相對貨運打車市場而言,更加標準化,更加剛需,更加高頻。
當然也不是說燒錢補貼貨運O2O市場是完全錯誤的,燒錢補貼的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不在于燒了多少錢,而在于在燒錢補貼中能不能確定你的核心用戶群,他們是以多大的頻率在使用你的產品,以及他們的集中程度是否如你預想的那么集中。
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可能就白燒了,而且對于貨運這一類的低頻價格敏感型的用戶,一旦停止補貼行為,訂單可能就要掉50%,甚至70%-80%,這是非??膳碌囊患虑?。
這也是為什么貨拉拉從來不做補貼,在過去的2年中,也是保持一個相對低調的創業氛圍,專注做好已有的業務城市,同時積極在東南亞這樣競爭相對良性的市場環境中探索盈利方式。
打德州和創業一樣,既要有足夠的耐心,也要有毫不猶豫的決斷力貨拉拉創始人是來自香港的Shing,畢業于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專業,曾經是香港十優會考狀元。
畢業后,Shing去了全球頂級的咨詢機構貝恩咨詢,后來又辭職放棄了年薪百萬的工作,轉而研究德州撲克,成為了職業玩家,這一打,就是7年時間。
剛開始德州職業生涯時,收入一下子縮減到月入幾千, 基本上前4年沒有怎么賺錢。
但Shing一直堅信自己是個不錯的玩家,“前幾年我基本在線上打,一般的人就打一局,我同時開35局,花同樣的時間,我學習到的技能和經驗是別人的35倍”,憑借著這股拼命三郎的勁兒,到了第5年,在德州撲克競技比賽上,他的收入突然提速,到了第7年,Shing已經從德州撲克競技中賺了3000多萬。
我自己玩德州撲克的時間不長,但對于一名優秀的職業玩家應該具備的素質還是知道的。
首先,他一定是個智商超高的人,因為德州撲克是一個技術驅動型的事情;其次,他也是一個情商超高的人,因為德州撲克的勝負很容易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
因此,在Shing7年的職業德州撲克生涯中,他已經把自己的撲克技術練就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對于周邊環境的適應性和反應度也達到了相當的水準。
越是在不確定性的狀態和市場前景下,Shing越是能夠發揮他在德州撲克上的優勢和能力。
貨運O2O就好比是德州撲克比賽,該棄牌的時候棄牌,該跟進的時候跟進,該加注的時候加注,該All in的時候,毫不猶豫的All in,因為笑到最后的,才是贏家。
2016年繼續穩扎穩打 在此基礎上尋求盈利貨拉拉在2015年先后獲得了兩輪千萬美元級別的融資,區別于國內其他的同城貨運O2O平臺,貨拉拉于2013年在香港、臺灣、泰國、新加坡等地就已開展業務,2014年底進入中國大陸地區。
“接下來我們將會嘗試在運營成熟的城市收取傭金,以當前公司的運作效率和增長速度,相信我們今年可以實現盈利,爭取在血拼的O2O領域做第一個盈利的公司”,盡管前面充滿了諸多挑戰和困難,但Shing仍舊對公司實現盈利的目標保持樂觀,而對于未來,Shing則有著更宏偉的愿景,用他的話說,"貨拉拉一直在整合社會資源,提升貨運行業效率,目標是樹立同城貨運平臺標桿,我們一定要做成一家Global的公司。
"
下一篇:李開復癌癥歸來:后悔追名逐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童年被遺棄,保研替考被留校察看,好先生劉作虎的創業之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