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必須做到行業的第一名 我記得,當時李彥宏回中國做百度的時候,其實是做一個搜索引擎的提供商。
當他從VC手里拿了第二輪融資的時候,VC是想讓他做的是IDC(IDC是基于INTERNET網絡,為集中式收集、存儲、處理和發送數據的設備提供運行維護的設施基地并提供相關的服務)。
當時百度最強的就是IDC的業務,但李彥宏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IDC沒有出路,一定要做搜索引擎。
從我自身來講,美圖一開始是做一個傻瓜版的P圖軟件,一個傻瓜的photoshop,但后面我們發現很多女孩子用它來修臉蛋,于是,我們順勢就往這個方向轉變。
所以一開始選擇一個方向切入后,創業的過程當中也是需要不斷地去調整修正的。
重要的是,不管你怎么調整,你必須做到這個行業里面的第一名,只有這樣,你才有價值,特別是在互聯網行業。
2008年的時候,我們在廈門又做了一家公司,叫欣欣旅游。
當我們要做欣欣旅游的時候,我的合伙人問我:“現在已經有了攜程、去哪兒、途牛等互聯網旅游行業的巨頭,我們還有機會么?” 的確,我們歸類下來,全世界就那么些大的行業,你很難在一個大的行業里做到最一名,但在一個大的行業里會有細分、垂直的領域,這里面就存在有機會。
當時我們想了一個小的方向——旅行社,因為旅行社還沒有被滿足,攜程、去哪兒其實是去中間化。
我們了解到當時中國有12萬家旅行社,這12萬家的旅行社在未來幾年里不會消失,但它缺少的是一些互聯網的平臺幫助,所以欣欣旅游就專注做旅行社的品牌,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細分領域創業的機會。
你必須要找到一個這樣的行業或垂直化細分的領域,并做到第一。
在未來的創業里,不單單互聯網,包括在傳統產業里,第一名的價值會遠遠超過這個行業里的第二、三名。
所以,你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重新思考一下,你是不是能夠在這個行業里做到第一名。
姚勁波的故事 我記得李開復老師講過,找投資人,怎么找,找誰,怎么定價,這需要高度重視。
在我看來找到一個能認同你的人,理念相近的人,遠比價格更重要。
舉個例子,2005年,姚勁波找了一大堆的投資機構,包括IDG、軟銀賽富等等,準備融資。
當時IDG出300萬美金,要占25%,軟銀賽富出500萬,300萬先占20%,后面200萬再占17%,最后姚勁波選擇了軟銀賽富。
所以,一股你愿意花一塊錢來買,還是愿意花九毛五來買,只有5%的差價。
后來58在美國上市的時候,那天是想定17塊、18塊、19塊三個價格,最后我們選擇了定價18塊,結果,當天的股價就漲到了22塊,其實就差了4塊錢。
回頭來看,IDG后悔了,軟銀賽富賺了8億美金。
為什么后悔了?一天的價格差了4塊錢,而之前就為了5%的差價不愿意投這個項目。
剛才說的是VC的選擇,同樣對于創業者來講也是一樣的。
創業者現在計較估值是10%、20%的價格,沒意義,為什么? 因為那些錢不是裝到你口袋里的,VC投你的錢是要讓你去發展,你只有最終做成功了,你擁有的股份才有價值。
如果不成功,我們當時計較再多20%、30%的估值,沒有任何意義。
找人才像找女朋友一樣 如何去找人才?我相信這是很多創業者都在討論的話題。
當然,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招數。
我這里舉一個自己的例子。
2000年的時候,我開始上網,從做域名開始,那時我什么技術也不會,連打字都不會,前進、后退、打開新頁面我都不知道,于是我找到一個論壇,當時是姚勁波開的一個論壇,叫易域網,很多做域名的人都在里面。
我從一開始,就用勤奮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當時我也沒有技術,怎么辦呢? 我就天天不斷地發帖,現在,那個論壇里面應該還能找到我發的帖子,短短幾個月,我就發了幾千帖,用破了三個寫字板,很快就引起里面一些技術高手對我的注意。
就這樣,我認識了我的第一名員工——張立,當時他還在武漢上班,我就經常地跟他聊,開始“忽悠”他,讓他來廈門跟我一起干。
終于,在2000年底他來到廈門,成為我的第一名員工,后來他又娶了我的第三名員工,還做了我265(一個中文導航類網站)的合伙人,包括現在欣欣旅游的創始人也是他,也就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姚勁波,認識了吳欣鴻,當時流行跟網友見面,我跟吳欣鴻見面就約在泉州,他當時還在讀書。
還一個例子,最近有一個很火的應用叫Faceu,做臉萌的團隊做的。
臉萌爆屏出來的時候我去找創始人郭列,當時他公司只有8個人,我問他怎么找到其余7個人的,他說我是通過微博找到的。
如果他要一個動漫的人,他就去微博里搜索所有跟動漫相關的人才,然后去看那些人微博發的帖子是怎么樣的。
以前我們找人才的方式,就是上人才網站、招聘網等,現在既然有了互聯網,為什么不去善用它?通過互聯網,你完全可以在每個領域里找到最好的人才,但這有個前提,你自己必須要知道找什么樣的人。
當然你要花精力,不是隨便就跟人家搭訕,到我公司吧,那很難,你必須跟他磨。
我當時在磨張立的時候,就磨了差不多一個月,為了說服他到廈門來看看,我說我給你出機票錢,這樣來回溝通了一個月他才同意。
找人才就像是找女朋友一樣,有些人只有相處了才知道合不合適。
找來之后,相處三個月,如果發現不合適,也可以盡早找一個方式讓他離開,這在一個公司的發展中是很正常的,但這必須要快速地做出決定。
對創業來講,退出就是成功 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取舍,這包含很多方面。
你想成為這世界上最頂尖的人、做一家世界上最偉大的公司.....但這其中有很多是可遇不可求的。
創業,做出某件事情,那怕是做出了很少的價值,也算是成功的,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非常偉大的事情。
對創業來講,我覺得退出就是成功。
或許你在未來有可能做成一家偉大的公司,我們需要有個這樣的目標激勵自己,但有很多東西都是階段性的。
如果發生了并購或合并、不得不退出這類的情況,這也算是創業當中一個很大的成功,因為,有時候這是你必須要走的一步,就像2008年,265被Google收購了,但后來我們知道360導航、2345的價值更大,我也是挺很開心的。
如果沒有之前的退出,我不會有機會去做其它的事情,我可能就被困在那個階段里面了。
所以,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有很好的結局。
過程當中,你肯定會有選擇的機會,這個時候你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做下去,但千萬不能陷入事情里面,這一點很重要。
下一篇:周鴻祎:創業者可以從郎平身上學到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沒錢到底該不該創業?馬云:就是因為沒錢,所以更要創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