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2月初暴風集團召開戰略發布會,高調宣布暴風TV完成8億人民幣的融資,以及暴風魔鏡達成3億人民幣的投資意向。
馮鑫第一個上臺演講,第一頁PPT上寫著這么一句話:不容易的2017。
敢說出「不容易」三個字,說明最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了,否則馮鑫也不會向在場的同事、合作伙伴以及媒體連鞠三躬。
融資是對未來的估值,財報是對過去的評價。
最新的財報顯示,暴風集團第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超過800%,其中暴風TV成為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
一季度開始改版的暴風影音信息流,第三季度已經貢獻了過千萬的廣告收入。
創業十二年,馮鑫見過錢。
幾個億的融資、幾千萬的利潤不足以讓他當眾彎腰鞠躬,讓他感動的是這些錢的由來。
從2016年第三季度,一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暴風利潤持續下滑,市值從370億人民幣縮水到不足70億。
今年上半年,A股46家互聯網上市公司,超過20家的利潤減幅在20%以上,這是大勢;局部地震是,那家著名的友商危機總爆發,暴風隨即躺槍;被馮鑫寄予厚望的「三駕馬車」的排頭兵——暴風TV和暴風魔鏡,同樣在今年上半年遭遇行業性周期波動。
壞消息都趕到一塊了,馮鑫說,樹欲靜而風不止。
雷軍總結小米過去兩年的經歷,用「開著飛機換發動機」來形容。
我問馮鑫,這一年你有啥變化?他說「我不可能一直都是那個我」。
但經歷過山車之后,外界只看到了過去一年的暴風,而在2015年,馮鑫就把暴風此前十年和此后十年做了劃分。
其實變化早就開始了。
過去兩年暴風經歷的,都是后十年的一部分。
盡管馮鑫沒有想到風暴來得這么快、這么猛,外界更沒有想到暴風挺得這么硬、這么穩。
今年國慶一放假,馮鑫帶著孩子、拉上兩位同事開車去了葫蘆島。
同行的一位同事畢業十周年了,馬上要代表暴風回母校做校招,馮鑫問他,如果可以回到十年前,你想對即將走入社會的自己說句什么?往返一共三天,他們就這個話題討論了三天。
這是馮鑫喜歡的聊天方式,拋個話題,深度激蕩,總會有解。
對于任何一家公司來說,上市既是解,也是結。
2015年暴風登陸創業板時,馮鑫正好創業十年,這其中至少有5年是在籌備上市:先是搭建VIE,然后拆VIE,接著遭遇證監會暫停IPO,這一停就是三年以上。
后來當馮鑫正考慮答不答應阿里的收購要約時,突然接到一個電話:「A股開閘了。
」很多人把2015年當做暴風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這一年馮鑫創業十年,暴風也終于上市。
馮鑫口中「前十年與后十年」的說法,就來源于此。
但真正讓馮鑫對過去和未來做了「了斷式」思考的,是發生在2013年的幾件事。
那年春天,馮鑫親自上陣,帶了一個團隊開發一款名為「暴風看電影」的項目。
做了9個月之后,他發現視頻江湖的格局其實早就定了,自己一直在做無用功。
更讓他震驚的是,這一年8月份,雷軍宣布小米估值達到100億美金。
「世道變了。
」這是馮鑫在2013年最大的感受。
那一年阿里也在和暴風談收購一事。
馮鑫幾乎把阿里高管見了個遍。
王帥跟他說,阿里這么多年最大的秘密,就是只做未來發生的事情,從電商到支付再到金融,無不如此。
「這些事情一開始沒人看得懂,沒人愿意做,甚至還經常被人笑話。
」王帥說。
馮鑫1993年大學畢業,到2013年正好20年。
最早做銷售,早上醒來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要比別人多賣多少錢;后來在金山賣殺毒軟件,一線城市沒機會了,就去三四線城市賣,在一個大的模塊里找細分垂直;自己創業做視頻,做著做著進入了中國互聯網最大的燒錢紅海……一路下來,馮鑫發現自己始終在跟別人較勁兒、天天打架。
「有段時間我早上洗完臉都會對著鏡子說,出門別忘了帶把刀。
天天殺氣騰騰,一路戰斗,浴血奮戰,」馮鑫說,「但是打了很久、很久之后,有一天突然發現敵人根本不在眼前,把刀往下一放,好象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像地底的洪流才是你真正克服不了的力量。
這個力量是什么?是大勢。
」那些年之所以很難受,馮鑫把這段經歷歸之為「競爭思維」:「就是別人做個什么,我也要做,而且力爭做得更好,打來打去始終跳不出一畝三分地,畫地為牢。
」活在當下沒有錯,錯的是只活在當下,沒看清未來。
阿里和小米的例子讓馮鑫最終拋棄了「競爭思維」。
硬幣的另一面是「建設思維」。
什么是「建設思維」?就是五年、十年之后才會發生的事情。
傳統手機廠商是線下賣手機,小米搬到線上;傳統電商只管賣貨,阿里還做信用、支付、金融。
「一定要做時間的朋友。
」這是葫蘆島之行馮鑫給同事的答案。
事實上在暴風2015年上市之前,馮鑫就開始思考,接下來怎么走、什么是未來有價值的事情。
當時移動互聯網紅利期已經接近尾聲,單純基于信息模式的「比特戰爭」即將結束。
上市之后有錢了、資源變多了,還要不要走刺刀見紅的老路?馮鑫當時提出了三個「不會變」。
第一個不會變的是人的需求。
人們在互聯網時代的核心需求主要是:1、大量閱讀。
閱讀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2、人要社交;3、玩。
要玩游戲。
4、跟錢有關,也就是理財。
第二個不會變的是平臺模式。
平臺是由端口+網絡固有組成的。
比如智能手機來了,如果你沒有把你的服務轉到手機上,就會喪失了機會。
下一次的機會有可能從手機轉到VR、轉到互聯網電視,甚至轉到其他端口,如果你不跟著轉,就會錯過未來。
第三個不變的是效率。
平臺效率在提升,數據效率在提升,在今后的日子里,個人推薦數據的方法一定會被廣泛地運用,這就是效率的提升。
如果說iPhone的出現拉開了過去十年最大的一波科技浪潮,那么,在馮鑫看來,VR和TV將是未來十年即將發生的「大事情」,因為這兩個方向都能進一步滿足并且拓寬上述三個維度的「不變」。
確定做互聯網電視后,馮鑫把這個決定告訴了雷軍,雷軍最后留下兩個字:做吧!當時除了小米在做互聯網電視,還有樂視。
可以說大家都是從0起步,但擺在馮鑫面前的問題是,無論互聯網電視項目,還是魔鏡項目,都是暴風固有能力跟不上的新領域。
說白了,缺人,而且是大人物。
馮鑫鎖定了兩個人。
一個是剛剛從創維離職的高管劉耀平。
圈外人知道劉耀平的人不多,但知道中國第一代互聯網電視「創維酷開」的一定很多,這款產品是劉耀平在創維的代表作。
另一個被馮鑫鎖定的人是天天動聽的創始人黃曉杰。
當時天天動聽已經被阿里收購,黃曉杰也想做點更有價值的事情。
馮鑫對這位認識多年的老友黃說:再選擇一條賽道,你肯定不想做一個只有10億美金的公司吧?劉耀平說,互聯網公司與傳統企業做事的最大區別,前者是自下而上,后者是自上而下;而且互聯網公司講究速度,用快速迭代的方式做產品。
當AI還處在概念探討階段的時候,暴風TV已將其落地,今年推出了主打AI功能的互聯網電視。
據說今年暴風TV的銷售額將比去年增長接近80%。
8億融資敲定之后,劉耀平與馮鑫一起出差,在飛機上馮鑫對劉說:兩年,扶上馬,也送了一程,接下來就要靠你們自己跑起來了啊老兄!前有視頻業務,后有TV、VR業務,這三塊被馮鑫視作暴風的「三駕馬車」。
今年年初TV、VR業務受到多重市場環境的影響,經歷過無數互聯網波動周期的馮鑫跟劉耀平、黃曉杰等高管說:當風暴來臨的時候,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做好兩件事就行。
「第一件事情,壓力大的時候,你能不能讓腦子里不再思慮,而是安靜地思考;第二件事,就是堅定地把你手頭至少不錯的那件事情做到最好,做得比平時更好。
」馮鑫一度給總裁辦培訓講老子的《道德經》:「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就是說狂風暴雨總會過去的。
「我們不要在意我們做多么高市值的企業,因為在40歲時我想明白了這件事情,它不是我們能做的,是老天爺給的,我們能做的事情是在老天爺給予的東西當中做出智慧的選擇。
」馮鑫對人有幾個判斷:干過一年的事情、干過三年的事情、干過五年以上的事情。
一年的事情就是純粹打工掙工資那種人,可能一年就換一個工種,能力很難得到精進;三年的事情可能是做過一個業務的頭頭,比如做金山毒霸市場總監時的馮鑫,他說那段經歷讓他受益匪淺。
「如果瞄著未來去做,過程當中有戰爭,你離開戰爭看戰爭,不見得一定要打贏他,往往都是不敗就好,都不需要真正打贏他。
你別被打死就行了。
」馮鑫說。
創業第二個10年的馮鑫,心中已然無刀。
下一篇:六十歲連續創業,曾德鈞分享貓王收音機咋成"網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周鴻祎:創業者要多穿紅色,這樣不怕被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