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0月初,曾在5月份高調宣布獲得億元天使輪投資的小區社交軟件“叮咚小區”被爆出資金鏈斷裂,北京辦公室關停,上海團隊裁員70%以上。
而同時, 10月13日,另一家社區O2O公司“小區無憂”宣布完成A輪2000萬美元融資。
兩則新聞,天壤之別。
在社區O2O的創業浪潮中,叮咚小區和小區無憂無疑是較為典型的兩家企業,兩家企業的不同發展,也似乎預示著社區O2O的發展近況。
為什么曾獲得億元天使融資的叮咚小區開始裁員,而不聲不響的小區無憂卻活了下來?小區社交與小區服務的模式之別叮咚小區和小區無憂都是立志要做社區O2O行業的巨頭,只不過,一個選擇了從小區社交起步,另一個選擇了從小區服務切入。
筆者此前在鈦媒體上發表的《想象中的下一個O2O入口:中國式的小區社交》一文中,就分析了小區社交發展的難度與挑戰。
到現在,筆者還是不看好現階段小區社交的發展。
不斷流動的小區居民、無序的小區管理以及用戶群體的不穩定性,依然困擾著小區社交的發展。
記得筆者前一篇文章發表的時候,叮咚小區的客服在文章下 回復“ 覺得家門口談戀愛不方便的同學,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個街坊鄰居的熟人社會,映射到線上,沒準兒能碰上熱心靠譜的介紹人”,依靠熟人介紹對象,這本就是對小區社交需求的本末倒置。
小區社交是什么?筆者曾在文章中給小區社交下過定義:小區社交是以居民小區為中心,基于同小區居民的人際關系,位于熟人社交(微信)與陌生人社交(陌陌)中間的一個社交領域。
小區社交并非熟人社交,也不是陌生人社交,小區社交存在的目的是增進同小區用戶的溝通交流,打破居民樓之間的隔閡。
但在現實的中國社會下的小區環境,年輕人有微信、陌陌這樣年輕的社交圈子,而父母輩的思想并沒有發展到能接受社交軟件來交流鄰里感情的地步。
還是那句話,在現在的國內小區的現狀下,年輕人不愿玩,老年人玩不了。
但對于小區服務這塊,以餓了么、淘點點為代表的外賣平臺,以及各種家政創業團隊的蓬勃發展已經證實了社區商業是一片極其巨大的市場。
但外賣平臺、家政平臺 這類移動互聯網創業團隊,僅僅是以行業為基礎做的商業資源整合,而以小區為核心做整合的本就是社區O2O應該做的,相比于基于行業的商業資源整合,基于社區的資源整合的難度更大,但機會也更多。
O2O最終落腳還是要依靠小區周邊的外賣、洗衣、家政、快遞等最基礎的服務,社區商業服務的再整合,不僅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問題,更能協助商家熟悉本地居民需求,也幫助創業者以小區為核心,打下了自己的用戶根據地。
線下運營方式之別叮咚小區在成立之初,其第一批用戶的獲取完全是基于線下的紅包派送。
筆者所在的張江地區算是叮咚小區的發源地,也經歷了叮咚小區的第一批用戶發展。
叮咚小 區在玉蘭香苑、張江鎮等小區密集的地方派駐線下人員,每安裝一臺手機就送5元現金,再輔以小區社交的新鮮概念,就這樣,以張江白領為基礎,建立了第一批用 戶群體。
這第一批用戶也成為叮咚小區億元天使輪融資的重要資本。
叮咚小區的億元融資之后,高調進駐北京,同時組建了龐大的線下團隊,開始了大規模的宣傳,上海地鐵、北京地鐵、人群密集處的大篇幅廣告鋪天蓋地。
叮咚小區運營重點在于用戶量與曝光量,總結起來,叮咚小區的線下運營=線下付費預裝+外墻媒體廣告。
然而,叮咚小區忽視了軟件本身存在的社交需求單一的問題,累積起來的用戶并沒有好的落腳點。
叮咚小區App上線之后,一直沒有好的創新,其涵蓋的社交因素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的時候,累積的用戶量又開始不斷的流失。
和叮咚小區相同的是,小區無憂在拿到融資之后,也組建了較為龐大的線下團隊,目前小區無憂的地面團隊也已近1000人。
所不同的是,小區無憂創立18個月來,其線下團隊主要集中于小區周邊服務的資源整合,以及小區服務覆蓋,到目前為止,其官方宣布在全國范圍內已輻射56個城市,接近28萬小區。
在小區無憂軟件上,你所看 到的都是小區周邊的飯館、快遞、維修、家政等小區服務信息。
作為立足于小區服務的社區O2O,社區周邊資源是小區無憂安身立命的根本,社區資源整合本就是很多創業團隊不愿干的臟活累活,但也是任何一個社區O2O發展所必需的。
在起步的運營上,可以說,小區無憂的選擇要優于叮咚小區。
社區O2O的核心是什么?其實,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社區O2O的核心是社區資源整合,而非社交。
國內小區的不成熟,目標居民的不穩定,已經決定了小區社交的舉步維艱。
但相比 于小區社交,小區居民更在意的是家里電器壞了能及時找到人來修,餓了能很快有快餐送上門。
小區本就是居民聚集的生活區,“生活”才是居民社區的核心價值,小區居民對于生活服務的配套的需求是遠遠大于社交需求的,在當前小區的服務尚且不能完全滿足居民需求的時候,大家會關心去認識更多小區人嗎?小區社交難道就沒有發展了嗎?當然不是,即使筆者不看好當前的小區社交,但仍然看好小區社交未來的發展前景。
當前小區社交的瓶頸主要在于小區社交的發展時機未到。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五類,馬斯洛理論完全適用于小區居民需求中,在小區居民滿足了小區的生活需求和安全需求后,才會考慮社 交需求的發展。
而在當前國內小區中,大部分小區并沒有完成前兩個需求的完善,混亂無序的小區管理、不斷流動居民人群、小區安全保障的缺失等問題的存在,也就制約了第三個階段社交需求的發展。
然而,隨著成熟社區的不斷涌現,隨著80、90后成為居民小區的主力,在小區的基本服務逐漸完善之后,小區居民必然會有認識同小區居民的社交需求,小區社交必然會有著發展前景。
總體來說,不斷裁員的叮咚小區并非預示著小區社交的窮途末路,拿到2000w美元融資的小區無憂也未必就能一定把社區O2O做好。
在這個O2O混戰的 互聯網年代,沒有哪個團隊、哪種模式可以敢說成功,大家都在摸黑前行,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才是每個團隊所必須考慮的。
下一篇:成為孤狼:讓初創公司脫穎而出的3種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你需要知道這16條新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