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春節歸來,正值血槽已空期。
全棉時代卻在京東的“本命年”里,為第一個超級品牌日交出了“全天銷售破億”的戰績。
要知道,數年前,全棉時代還只是個3年賠了1.5個億的電商入門學徒。
在電商紅利消退、品類細分下知名品牌已獨占消費者心智時期,剛入電商門檻的全棉時代靠打廣告、做促銷燒錢帶流量,銷售額是上去了,但經仔細核算,虧損那也是不止步,活脫脫一“賠本賺吆呼”。
扭轉巨虧,到如今年銷售30億,這個穩居電商平臺品類TOP 1的新國貨究竟做對了什么?渠道和KOL,選對很重要狗年旺旺,也帶旺了參加京東第一個超級品牌日的全棉時代。
數據顯示,全棉時代京東超級品牌日全天銷售額破億;純棉柔巾當日售出純棉柔巾39555萬張,為人類保護了33505201棵大樹;奈絲公主衛生巾,當日售出27萬+包,幫助7萬+位女性遠離化纖傷害。
當然,說“狗年旺財”有點唯心論,還是回到全棉時代參加的京東超級品牌日這個活動上來。
全棉時代的銷售成績能如此亮眼,首先,選對渠道很重要。
從去年雙十一大促的數據上看,京東的數據不比天貓難看。
但在對品牌的推廣運作上,二者的團隊設置卻大相徑庭。
天貓的模式更具機動性,人員調配在活動開展前才開始,而京東則設立了固定班底,常年在大促上轉悠。
這也不難解釋京東不再繼續以往全品類促銷的常規,更有精力將京東的大數據、精準營銷、供應鏈等推廣資源全都集中在單一品牌,賦能于商家。
比起借道平臺,對全棉時代來說,與提出“無界零售”的京東更像是一種戰略合作。
而在與《時尚芭莎》的合作中,全棉時代進一步得到了信任背書。
春節期間,《時尚芭莎》集團總裁蘇芒以“壓歲禮”的名義,將兩者合作的一款新年限量版“生命之光全棉禮盒”送給了陳妍希、戚薇、嚴屹寬等幾位星爸星媽。
使用體驗經微博一發,一場口碑營銷聲勢浩大。
死磕一朵棉花,新國貨狂甩洋品牌營銷治標,產品治本,這在新零售時代依然是鐵律。
都說好產品會說話,全棉時代是以醫療行業的嚴謹與專業,來面對最初的消費群體。
在轉向大眾消費之前,全棉時代的母公司其實是個醫用敷料生產和出口商,在多項超前的核心技術中,就包括了全棉時代的專利技術——全棉水刺無紡布。
這是一種能讓天然棉花變成沒有絨頭的紗布的工藝,生產出來的全棉無紡布親膚不刺激,紡織時長也從傳統的1-2個月,縮短到2-3天。
而后才有了全新品類純棉柔巾(至今都是核心品類),以及全品類的衍生。
當時,母公司一心想把這個耗資幾億的技術推向國內外市場。
卻沒曾想因為技術太超前,官方的認證標準還沒跟上,進入市場是無望了。
才華橫溢的母公司終究是體驗了一把孤獨求敗的滋味,只不過,這場決斗不論成王敗寇,最終都是它自己而已。
后來,不少衛生巾廠家開始采購這種全棉無紡布生產的高端產品,這讓它看到了希望——創立全棉時代,把新技術對準大眾產品。
起步于醫用,落點在民用,質量要求嚴苛的產品猶如下凡到人間,頗具公信力。
恰逢這是一個追求高質量的時代,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全棉時代的口碑得到持續發酵。
蟬聯多年的雙十一品類單日銷售額冠軍,電商平臺品類第一,全年銷售破30億,追在全棉時代后面跑的,有花王、惠氏、尤妮佳、樂高這些在中國深耕多年的洋品牌。
用心做好產品,全棉時代這個新國貨終究是殺出了重圍。
DSR做到了4.8,靠的是數據曾經,零售業的每一次顛覆靠的都是價格殺手,電商的第一賣點就是價格便宜。
但當下的消費邏輯,已隨著物質充裕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從第一年幾十萬,到如今近400萬的會員,該怎么去了解消費者所想呢?全棉時代想到了CRM。
2014年,全棉時代開始和數據較真起來,將大數據思維對準了用戶運營。
店鋪的呈現很直觀地影響用戶的購買欲。
比如平均每月一更的品牌首頁焦點圖,在呈現前,美編私底下已經是測試了無數遍,最后選取點擊率最高的一版;15天內電話回訪,利用用戶反饋來倒推產品設計,或者善用用戶標簽,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和購買周期進行短信推送;對于部分非常積極的用戶,全棉時代會組織他們參觀工廠,共同研討產品設計;而針對普通用戶,做活動時給一些價格優惠是最理想的方式。
經由這一切的精細化運營,全棉時代的DSR平均都在4.8分以上。
透過大數據,全棉時代才真正讓用戶與產品產生了深度聯系, 給了他們想要的,甚至挖掘尚未意識到的需求。
全渠道鋪設,賠錢也要做電商新零售時代,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實體與電商從“相殺”,走向“相塑”,七八年前的全棉時代貌似已有了預見歷史的能力,在它成立之初,門店與電商幾乎是同時進行的。
但在電商這條線,全棉時代走的可以說有些迂回。
2010年前后,中國電子商務正一路高歌猛進,求賢若渴的全棉時代也從深圳撤離趕往北京,做了一回北漂,卻不曾想跌進了無止盡的燒錢模式當中。
客流量是有了,但經營卻入不敷出,賠本賺吆喝。
這給全棉時代當頭一棒:不同于平臺,在尚未建立美譽度之前便急著用錢證明自己,這樣的惡性循環,作為一個品牌是玩不起的。
之后,全棉時代又回到夢初始的地方——深圳,但大量虧錢沒嚇得它掉頭跑,反而加大了對電商業務的投入。
如今,全棉時代覆蓋了線上電商、官網、線下、KA和大客戶五大渠道。
在線下方面,全棉時代以直營店的形式駛進了中高檔購物中心,主要做品牌展示。
自立門店,讓當時初入市場的全棉時代增益不少,因為用戶更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經線下一番體驗,好產品終究是被“看得見”了。
至于賠錢也要做的線上電商平臺則主攻銷售。
據說當時電商內部流行一種做法,線下和線上的產品出于不同的產品線,價格設定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意味著送到用戶手上的產品有可能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
但做一個品牌不就是為了在用戶心中形成固有的品牌形象,同一個品牌的同款產品都不一樣了,談何“品牌”?于是,全棉時代摒棄了當時流行的所謂電商“行規”,徹底做了個“行外人”,在產品、庫存、價格和體驗四個方面維持了一致。
最大程度打通全資源,全棉時代這種新零售前瞻思維,讓其五渠道四統一的營銷戰略,延續至今。
下一篇:22歲當上最年輕首富,卻用11年敗光100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22歲開始創業,他是闖入萬億市場里的不速之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