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也許,如今排隊買iPhone4S的人,早已不記得當年叱咤風云的國產手機老大波導了。
也許,在扎堆兒生產千元智能機的國產手機大佬的心目中,聯發科的MTK系統再也引不起他們的半點兒興趣。
也許,如今的90后甚至從未聽說過小靈通和BP機。
這些曾經承載了中國通信產業10年發展的標志性技術或產品,早已被塵封在歷史深處。
唯一不變的,只有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日益激烈的競爭。
2002—2004年:手機的黃金時代2001年,中國鐵通的闖入打破了固話市場上中國電信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低廉的初裝費為其贏得了大量客戶,不甘示弱的中國電信則干脆取消了初裝費。
于是,固定電話開始走入千家萬戶。
一年內,中國固話用戶的數量就從1.75億增加到了2.14億。
那時候,有手機的人也慢慢多了起來,但卻不習慣用手機打電話。
因為和一分鐘六毛錢的手機話費比起來,固話顯然便宜得多。
人們常常是接到手機來電時馬上掛斷,然后用固話打回去。
這個時期的手機更像尋呼機。
于是,尋呼機開始慢慢被取代。
2001年8月,中國的移動通信用戶數量達1.2億多,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此時,中國的GSM網絡和CDMA網絡均已完善。
對于這個年代的IT大佬來說,最賺錢的生意,就是做手機!2001年,剛剛經歷過VCD市場崩盤打擊的夏新電子,等來了自己的機會。
一個韓國的手機設計廠商,拿著一款尚未完成的半成品來到中國,他們接連和三個國產手機品牌的廠商接觸,都沒有達成合作,只有夏新,在這個半成品身上,看見了希望。
時任夏新電子總裁的李曉忠看過設計后,毅然決定投資生產。
誰也沒有想到,這款曾經被三家國產手機廠商拋棄的設計,竟然成了一個令人艷羨的“商業神話”。
2001年12月,夏新A8推出,盡管3000元以上的售價比一些洋品牌還要貴,但并沒有嚇跑瘋狂的買家們。
2001年,夏新電子的銷售收入為10億元;2002年,銷售收入45億元,利潤6億元。
其中,手機業務的貢獻達80%。
彼時,另一場造星運動正在一群滿懷抱負的年輕人手中開展。
2002年,憑借在國內三四線城市網絡普遍不好的情況下依然高質量的通話,波導手機贏得了市場。
2003年,信息產業部數據顯示,上半年波導手機銷售337萬臺,超過摩托羅拉、諾基亞,位居國內市場的第一位。
2003年,是國產手機的黃金時代,市場占有率達到了55.7%,首次超過了國外品牌。
波導、TCL、康佳三家企業進入了全行業產銷前十名,國內市場占有率為31.6%。
波導手機產量達到了1175萬臺,銷量超過了所有外資手機品牌,成為全行業第一。
人們記住了一句口號:“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斗機!”2003年,移動電話的用戶數第一次超過了固定電話,前者為2.69億人,后者為2.55億人。
為了挽回市場,作為固話在移動領域的延伸產品,小靈通開始發力。
2003年3月,小靈通在北京懷柔地區放號,正式沖破了之前的“禁止在京、津、滬、穗發展小靈通業務”的政策限制。
同年9月,UT斯達康宣布,中國UT斯達康小靈通用戶人數突破1500萬大關。
而在剛剛發展起來的國產手機市場,一匹害群之馬正在悄悄靠近。
2005—2007年:興風作浪的山寨機2004年,臺灣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CEO蔡明介,帶著他的“交鑰匙”(TurnKey)解決方案(即日后聞名業界的MTK系統,一份完整的手機產品解決方案),正式進入大陸市場。
這是一套成功地將當時所有的手機流行功能,如攝像頭、MP3、手機電視、觸摸屏等全部集成到了一個芯片上的系統。
任何想做手機的企業,采購了這套方案后,只需加上一個簡單的手機外殼,便可以將手機成品生產出來。
MTK系統出現之前,大陸企業想進入手機行業,必須跨過兩個門檻:兩億元的資金門檻和較高的技術門檻。
MTK系統出現之后,手機產業變成了勞動密集型產業。
多年以后,蔡明介因為這套系統,有了一個讓人愛恨交織的外號“山寨機之父”。
張馳(化名)在深圳華強北做了十年山寨機生意。
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當時在深圳郊區,幾乎一夜之間出現了數以萬計的手機作坊,周邊產業也很紅火,一通電話就可以叫來提供模具、印刷電路板以及各種服務的廠商上門服務。
聯發科的業務員非常盡職盡責,只要你買了他們的方案,他們甚至可以幫你培訓研發工程師,并且免費對芯片進行更新換代。
當時在深圳,做‘山寨機’的廠家不止一萬家,上規模的有三四千家,十個人里面,至少五個是做手機的,另外五個是做相關周邊產業的。
”
下一篇:淺談社交:用訴求開辟社交蹊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醫療旅游不能再等的市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