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前不久陸續得到兩個消息:長沙本地外賣平臺“叫個外賣”停止運營,此前在深圳專注本地水果鮮切的初創項目也放棄了運作。
近段時間,關于O2O創業死亡的浪潮一波接一波。
這當中有人開始懷疑O2O是不是偽命題,也有人仍在追求夢想,執著前行。
關于偽命題之說,我曾在有關Homejoy 的點評中闡述過相關觀點,這里不做重復。
從長遠看,互聯網與傳統實業將來會沒有界限,O2O將一直存在,不管這個概念將來變成其他什么叫法,不論人們將來要創什么業,有一點永恒不變——追求盈利,只是各自實現盈利的途徑會千差萬別。
今天就開篇說的兩個案例做個總結,并說一些普遍性的東西。
“叫個外賣”時運不濟 外賣已成紅海,有著BAT背景的各外賣巨頭橫行江湖,通過燒錢消耗競對實力的同時,也燒死了一大批中小外賣平臺。
“叫個外賣”無疑是巨頭角逐過程中的犧牲品。
從大的局勢看,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淘點點等外賣巨頭已經占據全國90%以上的份額,財大氣粗。
若以彈丸之地抗衡全國之勢,結果很容易被拖垮;從投資角度看,二線城市起家的外賣平臺,沒有本地牢固的門檻,與巨頭在戰術上超過50%雷同,基本難獲融資;從當地市場看,本身市場規模不及一線城市,又有巨頭染指,兼之長沙用戶對口味的細究,及物流等高成本投入,入不敷出,終難持續。
本地外賣平臺的成本支出主要在兩點:流量成本和物流成本。
本地外賣平臺的支持性內容(營收)也有兩點:高性價比的商戶和物流。
從中可以看出物流的至關重要。
如果按照成本與營收結構去分解,如圖1所示,一要努力使物流做到盈虧平衡,二要擴大商戶營收半徑,那么最終要投入的成本就用戶流量,當商戶營收半徑超過流量成本半徑,本地外賣平臺就基本可以存活下來了。
本地用戶規模是存量市場,需要做的是,增加存量市場有限用戶的復購次數和客單價。
因此,如圖2所示,新用戶獲取成本在前期是高昂的,到用戶習慣培養成熟,后期的流量成本將會降低,后期的運營成本會略微提升。
這里需要解決的是前兩個問題:實現物流盈虧平衡(甚至盈利)和擴大商戶營收半徑。
前兩天我去上海走訪零號線(總部已由南京遷往上海),了解到他們的思路或可借鑒。
(1)充分挖掘物流的時間資源。
外賣配送的高峰期集中在中午和晚上3-4個小時,訂單量少的閑余時間則接收商超、水果生鮮等配送服務,包括餐飲外賣在內,基本每單收取6元配送費(超過一定距離加收相應費用); (2)擴大商戶的營收半徑。
多數外賣平臺掙的是商戶的傭金和部分廣告費。
零號線除此兩項,還有一項——提供互聯網運營及包裝整體解決方案,其中包含代運營服務。
大部分餐飲商戶沒有互聯網意識,不懂互聯網運營,不了解線上用戶習慣,零號線的做法是扶持中小餐飲商戶,提供互聯網整體運營解決方案,打造平臺級明星商戶“零品牌”(相當于淘寶平臺的明星商戶“淘品牌”),幫助餐飲商戶優化產品結構,設計產品模塊,配送產品到戶,集中采購原料,等等。
商戶只需要努力做好產品質量,贏得用戶即可。
到此可以看出,零號線不僅擴大了商戶營收半徑,而且讓商戶對平臺產生依賴,越是優質的商戶,扶持力度越大,合作越緊密。
本地O2O平臺若要建立門檻,只是為商戶導流量做信息對接是不夠的,而是要從供應鏈到產品設計、營銷、配送整個服務者角色轉變開始,第一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第二從上游控制產品及服務質量,用戶得到的是高性價比的產品或服務,那么黏性和口碑也就自然容易積聚。
水果鮮切夭折深圳 該項目負責人曾復盤過一次失敗教訓: (1)項目不對。
水果鮮切是個易損耗、低毛利的重活,盡管國外有Ready Pac 7億美金的年銷售業績,國內有果酷網的成功標桿,但那都是規模效應下的成績,沒有規模,無法實現從0到1。
項目創始人算了一筆賬,從水果進價到人工物流,做B端商戶,則面臨公司壓價,基本一份鮮切只賺1塊錢,人工時間是兩個人一小時只能切15份,再加上免費配送,成本極高;做C端用戶,則面臨消費群體極窄,即便一份能賺8塊錢,但因量小,營收無法覆蓋成本。
(2)時間、地域不對。
果酷網是成立于5年前的北京,時間早,行業從業者少,地區性競爭對手基本沒有,且北京多集中大型互聯網企業,財大氣粗人員多,福利好,只要BD得力,市場基本無憂。
5年后在深圳做一個同樣的項目,大的互聯網企業沒有北京那么多,小的互聯網企業沒有錢,傳統企業沒有水果福利的傳統,市場難以打開。
(3)創業經驗不足。
主要體現在具體運營的細節上,比如:包裝不給力,用戶體驗差;價格設置高,初期無優惠,獲取新用戶難;過于自信業績會良好,導致前期成本支出過高,資源消耗過快。
關于水果生鮮創業有幾個特點: (1)易損耗,高成本,低毛利; (2)本地屬性極強; (3)消費頻次視品種和價格浮動。
當下做果蔬生鮮項目多兩種途徑:一是只做高端水果電商(高毛利+第三方物流+深加工),另一是做實體零售+電商物流(或自提)。
前者輕資產,但受眾群體窄,存量市場有限,當小生意玩玩可以,難以做大;后者重資產重服務,有實體承載,高中低結合,用戶基礎廣泛,準入門檻高,但擴張緩慢,需要長期積累,一旦成型,會成為地區性龍頭企業。
由于冷鏈和時效短的固有門檻,目前還沒有較為行之有效的快速發展途徑。
果蔬生鮮,做小本生意或小眾群體可以,做大平臺或大電商,需要長期積累和線下實體的支撐,難有第三條路。
下一篇:龔海燕在線教育遇挫:梯子網花光融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最火創業公司Fab沉沒啟示錄:創業謹防“步大扯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