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跟隨亞馬遜Echo,阿里巴巴推出了智能音箱天貓精靈,不碰實體業務的阿里巴巴怎么會做一款硬件產品,智能音箱的產品邏輯又是什么?1、四梁八柱亞馬遜的四大支柱是什么?起碼美國的RBC資本認為,亞馬遜的四大支柱是自營電商、第三方平臺、AWS和Echo設備。
前三者已經毋庸置疑,不過最后一項到底是Echo,還是它的物流配送系統,以及它剛剛收購的Whole Foods,還真的不一定。
來看看第三方的報告。
2016年亞馬遜的總營收1360億美元,凈利潤20億美元。
其中自營電商900億美元,第三方平臺業務230億美元,AWS120億美元。
從財報上看,硬件Echo業務完全不占主流,不過它是一個潛在的收入源泉。
Mizuho是一家投資公司,它預計Echo硬件以及Echo帶來的亞馬遜總銷售額在2020年可以達到110億美元,約為755億人民幣。
其中售賣Echo硬件的收入可以達到40億美元,而Echo帶來的電商銷售達到70億美元。
如果達到110億美元的規模,Echo業務基本上可以比肩AWS,成為亞馬遜的四梁八柱之一了。
RBC的調查顯示,26%使用Echo的消費者經常會用Alexa語音來買東西。
調查還顯示,2017年底,Echo的總銷售量達到860萬臺,2020年,總銷量能達到4130萬臺。
2、流量入口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家庭娛樂和電商入口。
這就是硬件生產企業和電商企業必須爭奪的一個入口。
Google開發了Home智能音箱,蘋果剛剛推出了HomePod,美股排名前五的,有三家都推出了智能音箱。
反觀國內,推出智能音箱的企業,硬件有小米,電商有京東叮咚和阿里巴巴的精靈智能音箱。
小米和蘋果是要用音箱掌控家庭娛樂和智能中樞,并通過硬件售賣賺錢。
阿里巴巴則不同,它跟亞馬遜一樣,更重要的是要拿到家庭購買入口,提升GMV。
2017財年阿里GMV達到3.8萬億,同比增長22%;2016財年的同比增速是27%。
GMV增速放緩,除了原有的流量渠道之外,阿里急需要補充新鮮的流量渠道。
推出精靈智能音箱,并不是為了賺硬件的錢,而是為了達到家庭娛樂和購物的中樞。
這就是為什么阿里巴巴和京東都看好智能音箱,并投入巨大資源的原因。
3、阿里貓VS京東狗硬件生產企業和IOT的小米,競爭跟阿里和京東不再同一緯度,所以沿著不同的路徑發展。
阿里天貓精靈和京東的叮咚叮咚,誰更強?從時間上來說,京東的叮咚音箱發布更早,不過從功能以及未來看,阿里的天貓精靈更勝一籌。
超先聲很早就體驗了京東叮咚,經過幾個月的試用,從開始的興奮到逐漸開始厭倦。
京東和阿里一樣,都是電商企業,也沒有生產硬件的能力,使用代工廠生產。
不過軟件和系統的研發上,京東缺乏技術實力。
京東叮咚選擇的技術合作伙伴是科大訊飛,叮咚的語音識別和智能系統都是科大訊飛提供。
科大訊飛是國內語音識別的翹楚,不過在人工智能上,科大訊飛的技術并不高明。
使用叮咚音箱時,音箱可以識別簡單的指令,比如放音樂、告知天氣狀況等,不過對復雜的語義無法理解。
京東最在意的購物入口功能,除了按照京東提示的幾條信息,比如購買礦泉水等之外,叮咚難以理解稍微復雜的語音下單,反正超先聲是從未成功形成簡單訂單。
缺乏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是京東叮咚的最大也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正如亞馬遜一樣,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積累,讓阿里巴巴在智能音箱戰爭中游刃有余、后發先至。
2017財年,阿里巴巴云計算營業額達到66億元,同比增長121%,云計算業務同時培育了人工智能業務。
2016年經過阿里云ET成功預測了湖南臺《我是歌手》的冠軍,一戰成名。
在人工智能領域,阿里比肩百度,是國內的泰山北斗,阿里旗下的閔萬里、周靖人等都是人工智能的頂尖高手。
在超先聲的實測中,天貓精靈能夠直接在阿里電商平臺下單,這一點就超過國內其他的智能音箱很多,是國內唯一一款能真正完成閉環交易的智能音箱。
中國的用戶是不是會像美國用戶一樣,有四分之一的人會用語音購物?這還有待時間檢驗。
4、遠非盡頭智能音箱之后是什么?領風氣之先的亞馬遜給出了答案:Echo Show和Echo Look。
售價230美元的Echo Show是一款有7英寸屏幕和攝像頭的智能設備,用于廚房看視頻、購物和電話等功能。
Echo Show可以用來視頻通話,可以推送菜譜,在亞馬遜上購物,還可以播放亞馬遜和油管上的視頻。
另外一個售價200美元的Echo Look,是一款助手風格的攝像頭,配備了一個麥克風、一枚攝像頭和一組閃光燈,可以根據機器學習算法與時尚專家的建議,幫助用戶定制服裝,并評估穿衣風格和外觀。
有中國媒體評價這是比女朋友更懂穿衣打扮,號稱亞馬遜的“穿衣小助手”。
Echo系列的硬件已經自成體系,這些硬件有些經過了實踐檢驗,比如Echo智能音箱,有些則毀譽參半,比如Echo Show就飽受攻擊。
在探索到最終道路之前,亞馬遜還會不斷嘗試新的家庭智能硬件。
不過硬件只不過是表象,內在人工智能核心Alexa助手才是競爭力所在。
屬于AWS大家庭的AI服務,才是亞馬遜狂推家庭智能硬件的并戰勝Google和蘋果的殺手锏。
所以,電商企業,表面上看做好網站、客服、物流、倉儲就好了,實際上,下半場的競爭是在云計算,在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上有投入的中國電商,只剩下阿里巴巴了,人工智能未必能顛覆現有的電商存量格局,不過帶來新的增量已經被亞馬遜證實。
由于在快遞、人工等領域的高投入,京東并沒有足夠的資源給人工智能,所以選擇與科大訊飛合作,超先聲預計,為了給盟友撐腰,未來京東的人工智能主要依賴騰訊的技術。
電商平臺會在硬件入口上不斷嘗試,以求在家庭這個購物場景上占據領先優勢,帶來新鮮流量。
除了已有的天貓盒子、天貓精靈,阿里的廚房或者指導穿衣的智能硬件設備,或許已經在路上了。
下一篇:全球性電商規則真的要來了,WTO已啟動框架制定工作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搶占短視頻紅利之后,美妝電商如何完善自身生態閉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