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高中退學,20歲喪母,混跡社會多年一事無成,23歲才開始半職業生涯,靠送啤酒養活自己……5年后,成為世界冠軍。
在充斥著擇天改命,宅男靠穿越逆襲的網絡文學世界里,這樣的經歷作為小說情節,似乎不太吸引人。
然而,這卻是一個現實世界里的真實例子。
7月28日,世界拳擊組織(WBO)蠅量級世界拳王衛冕戰在上海舉行,WBO排名第六、首次參賽的日本選手木村翔在第11回合技術擊倒(TKO)衛冕冠軍、中國拳王鄒市明,成為新的冠軍。
送啤酒的底層青年即使在擁有86個四大拳擊組織職業拳王、現在還保有著13條金腰帶的日本,這也是重大的新聞。
不光因為鄒市明在日本也有相當的名氣,而且因為在日本拳擊委員會(JBC)正式承認的比賽中,這是自1981年三原正在美國奪冠以來,日本選手第二次在客場奪得世界冠軍。
作為新科拳擊世界冠軍,在接受中國視頻媒體梨視頻的采訪時,木村翔表示自己是日本最底層的選手,他甚至自嘲。
事實上,日本人在比賽前對他也沒有大的興趣,在上海的賽場上,只有10個人是來為木村翔加油的。
觀察這位只有1.65米身高的拳手人生,確實是一個底層人不懈奮斗最終成功的例子。
1988年出生的木村翔是日本埼玉縣熊谷市人,初中3年級的時候,他開始接觸拳擊,在高中時代,雖然一時停止了打拳,后來也沒有讀進書,最后直接退學。
木村翔20歲的時候,母親真由美患上子宮癌去世,年僅40歲。
他的直系親人剩下父親和弟弟。
可以想象,作為一個“混社會”的人,當時的木村翔,沒有工作,母親去世,是一種怎樣的人生狀態。
他自稱自己當時是一個“輕浮男”。
混社會的日子,沒有讓木村翔感到生活的滿足感。
于是,23歲時他又重新開始走向職業拳擊。
一開始他的目的僅僅是,想看看,一個普通草根出身的拳手,和大明星對壘的時候,能到什么程度。
想在拳擊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從很多事業來看,23歲,是相當晚的起步了,更何況對于職業體育來說。
然而,確實是拳擊這種在各國產生過逆襲例子的運動,挽救了這個底層青年。
從這點來說,木村翔和鄒市明,有共通之處。
木村翔自稱只有一雙訓練鞋,為了練拳經常和人借錢,拿到出場費以后再還。
白天兼職送啤酒,因為要多練拳,所以工作時間不足,生活質量也很差,女朋友也因此與他分手。
在戰勝鄒市明以后,木村翔拿到了這場比賽的獎金,他說已經用來還債了,現在自己除了一條金腰帶什么都沒有,下周將重操舊業繼續送啤酒。
另外,每次比賽前,木村翔都會去母親墓前許愿。
目前,他的職業生涯戰績為12勝2平1負。
木村翔說,下月的盂蘭盆節也打算回崎玉老家給母親掃墓,報告自己最新取得的成績。
胸無大志的平成一代作為一個這樣的勵志者,木村翔不但被日本媒體廣泛報道,也得到了相當多中國網民的認可,許多人都因為他的經歷,將他稱為“純爺們”“是條好漢”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輿論和網絡上,日本年輕人的形象已經發生了悄然的變化,以至于木村翔這樣的勵志人生,有點讓人不適應。
“平成食草男、御宅族、尼特族、平成廢物、無害男子、佛系男子……”翻閱中國網絡關于日本當代社會男性的討論,這樣透著一股“綿羊感”的詞匯并不少見。
總的來說,和生于“二戰”前后,主要成長在泡沫經濟時期的各種“經濟動物”“工作到尿血”“過勞死”的那一代日本人(有時候被稱為“昭和肉食男”)相比,主要成長在平成時代(始于1989年),經濟泡沫破碎以后的日本男性,總是被和頹廢與無欲聯系起來。
仿佛他們只是一群在太陽底下慢悠悠吃著草的綿羊。
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所著的《低欲望社會》,不管是日本還是海外,都引發熱議并且這一話題的熱度長久不息。
這本書的副標題叫“胸無大志的時代”,大前研一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欲望、沒有夢想、沒有干勁,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會”。
書中提到了日本出生人口減少和人口老齡化的現實。
當然,還有日本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低迷等種種問題。
然而,較為年輕一代的日本男性,是否就在各項成績方面更加糟糕呢?綜合許多成就和表現來說,他們也并不落后于過去的一代人。
即使只在體育界里,木村翔這樣的例子也并不少見。
比如日本現役國腳、效力于意大利足球豪門國際米蘭隊并一度擔任隊長的長友佑都,在學生時代甚至僅僅是一名拉拉隊員,身體條件低劣的他靠著對足球的熱愛一路成長到國際頂級足球俱樂部踢球。
在發達國家的足壇,五六歲就開始接受專業足球訓練,一路在職業球隊青年梯隊體系中成長才有成才可能性,長友佑都的經歷堪稱奇跡。
事實上,從木村翔的個人形象來看,他也符合平成男性的許多特征。
他自稱那段落魄的歲月里,自己是“輕浮男”。
這個標簽在日本也是有定義的,包括頭發染成金色,因為長期運動而身材消瘦,皮膚呈現小麥色—日本主流文藝界和體育界里,不少男性都是這樣的風格。
然而沒有滿口創業致富夢,并不代表他們就是沒有奮斗精神的一代人。
在日本大眾文化里,對堅強、有奮斗精神的男性的推崇至今也沒有消失,只是具體表現形式和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所不同。
2013年大熱的國民日劇《半澤直樹》,就是講述弱小的銀行職員,以不容妥協的強硬姿態和堅定意志,和整個銀行體系的腐敗作斗爭。
主演堺雅人也并非傳統的高倉健型硬漢,他表面上溫文爾雅,但內在有鋼鐵般強硬的意志。
2016年的大熱日劇《寬松世代又如何》,同樣講述了幾名生活在如今的“寬松世代”的年輕人,通過個人努力,同樣證明了他們可以擔起其工作與家庭的重任,并取得成就的故事。
總的來說,與其說日本變成一個無欲望的社會,不如說日本正日益變成一個多元與復雜的社會。
當一個社會的經濟模式發展到一定程度且無法突破時,社會群體中有任何的表現,都不奇怪了。
下一篇:一位創始人的痛苦反思:擠破腦袋進“圈子”,反而被坑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港真,創業到底是什么感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