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低調的歌手胡海泉出現在了財經新聞版。
8月10日消息,“新三板嘻哈第一股”普普文化完成一輪667萬元的融資,其中胡海泉以230萬元認購25萬股,成為該公司的第五大股東。
據悉,普普文化主要從事活動承辦、媒體發布和品牌管理等公共關系服務,其業績持續增長,2014-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063.6萬元、1819.8萬元、2690.5萬元,凈利潤分別為31.2萬元、101萬元、234萬元。
但這并不是胡海泉在新三板市場中的第一次布局。
在此之前,他還相繼入股了江蘇艾洛維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艾洛維”)、“中國電影影視營銷第一股”北京無限自在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自在傳媒”)。
一面是專輯總銷量超1200萬的著名歌手,一面是7支投資基金的管理合伙人,從涉足投資圈開始,頭頂明星光環的胡海泉,一舉一動頗受外界關注。
年收入千萬的音樂人1997年,胡海泉與陳羽凡成立“羽泉”組合。
彼時的胡海泉完全沒想到,有一天在北京五月花酒吧里駐唱的他們會紅遍大江南北。
憑借著曲風清新的原創歌曲,1年后,在音樂制作人呂小峰的牽線下,他們簽約了滾石唱片,宣布“羽·泉”正式成立,進軍華語樂壇。
1999年,“羽泉”推出首張專輯《最美》,銷量一舉突破百萬,成為當年的內地銷量冠軍。
與此同時,專輯同名主打歌《最美》獲得中國流行金曲榜1999年年度金曲。
隨后以專輯《冷酷到底》(2000年)、《熱愛》(2001年)連續三年登頂年度內地銷量冠軍。
時值內地唱片工業蓬勃發展的末代狂歡,從90年代末開始,國內的唱片銷量每年以40%左右的份額下降,“羽泉”取得此番成績可圈可點。
而關于專輯收入,“羽泉”經紀人袁濤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采訪時曾說:“羽泉4張專輯累計賣出450萬張,他們每張可以拿三毛錢的版稅。
”如此一來,按照每張專輯均價30元計算,“羽泉”從中獲得收入4050萬元,5:5分賬的前提下胡海泉能拿到2025萬元。
2007年1月,“羽泉”在寧波舉行首場演唱會,正式拉開“羽泉黃金十年”全國巡回演唱會的序幕。
成立至今,“羽泉”共舉行40多場演唱會,幾乎場場爆滿,售價從280元到1280元不等。
那么,作為內地樂壇的領軍人物,“羽泉”或者說胡海泉以歌手的身份掙了多少錢呢?或許可從歷屆的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中一探究竟。
2008年的福布斯名人榜數據顯示,“羽泉”組合以720萬元的年收入位列第46位,而在這一年內他們舉辦了兩場演唱會,并推出新專輯;而后的2014年年收入達2360萬元,位列第60位;2015年,年收入則為2930萬元,位列94位,為少數不多的上榜歌手之一。
據了解,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反映的是名人以收入和曝光率為基礎的個人影響力,收入包含名人在影視作品、廣告代言、體育比賽、書籍出版等文化娛樂產業活動中的稅前收入,不計入名人個人的投資經營性收入。
也就是說,這個榜單計算的完全是“羽泉”作為歌手身份賺到的錢,等比例分賬的情況下,分到胡海泉手里的年收入可達千萬元。
事實上,從2008年的720萬到2015年的2930萬,7年間“羽泉”收入之所以猛增,一方面是由于國內演藝市場日益繁榮以及明星行業整體報酬水漲船高;另一方面,與陳羽凡、胡海泉二人近幾年不斷參加綜藝節目脫不了關系。
2013年,參加完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節目后,“羽泉”的事業迎來了又一春,粉絲暴增、知名度新高。
而據《法制晚報》報道,該節目播出后,“羽泉”的出場費從以往的36萬元報價漲至360萬元,出場費暴漲10倍。
隨后據《新快報》報道,歌唱競技節目《最美和聲》導師團身價總計1600萬元,其中陳羽凡、胡海泉一人400萬元;《京華時報》則透露,“羽泉”以千萬元價格簽約兒童歌唱節目《中國新聲代》導師。
另外,據悉“羽泉”在節目《中國好歌曲》第三季(2015年)、《加油美少女》(2016年)、《夢想的聲音》(2017年)中擔任導師的出場費為一季千萬級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列舉的僅是胡海泉作為歌手的收入。
出乎許多人意料,自幼喜文學、練鋼琴的充滿文藝情懷的胡海泉,繼成為一名中國華語樂壇音樂人之余,還在投資領域“混”得風生水起。
管理13億資金事實上,恰恰是唱片業的衰頹推動了胡海泉對自己另一種角色的挖掘。
2004年,互聯網+音樂模式出現,加之盜版、侵權盛行,四大唱片公司的銷量直線下降。
行業陣痛之下,胡海泉開始思考“羽泉”的出路。
意識到很多原唱內容生產者的短板是不擅于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大規模盈利之后,他開始關注科技和互聯網,尋找機會進行商業試水。
2005年,胡海泉聯合音樂制作人秦天共同創辦EQ唱片公司,業務涵蓋制作原創、培養新人、音樂版權管理和唱片錄制發行整一個產業鏈條。
在移動增值時代,僅憑馬天宇的單曲《該死的溫柔》,EQ唱片便拿到了1000萬元的無線收入分成。
《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查詢工商信息發現,和胡海泉有關聯的公司有39家公司,其中,由他個人直接控股的企業有13家,雖然1家已經注銷,但12家仍在運營。
不過相比起創業者,胡海泉更為人知的身份是投資人。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胡海泉開始以個人天使身份參與投資,并相繼投資卡牌類手游《龍之召喚》、土曼科技公司、天使投資機構娛樂工場以及北京星云巨匠互動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6月,胡海泉投資400萬元成立北京海納百泉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海泉基金”),持股40%,擔任執行董事。
截至目前,海泉基金旗下共擁有7支基金,管理總規模達13億元,投資范圍覆蓋消費、智能硬件、醫療器械、智能家居、TMT、泛娛樂等領域。
基金會最新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不到3年,海泉基金一共投資了近40個項目,包括納恩博、公子小白、寶駕租車、老虎證券、大洋泊車等,且有約83%項目已獲得下一輪融資。
其中處在IPO審核階段的大洋泊車估值超10億;正在籌劃境外上市的納恩博平衡車項目在今年2月估值已達15億美元,若能在美國上市,按照納恩博A輪8000萬美元的融資額度,跟投的胡海泉將獲利頗豐。
另外,海泉基金還投資了兩家新三板掛牌公司艾洛維(835554.OC)、自在傳媒(834476.OC)。
前者主要從事視覺顯示系統研發、生產、銷售,胡海泉直接持有1.4%的股份,間接持有1.3%,合計175.93萬股,占比2.7%。
目前,艾洛維市值超過9億元,但還未實現盈利。
財務數據顯示,艾洛維2015年、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94.9萬元、-1620.5萬元。
胡海泉參投的北京切克鬧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有自在傳媒7.61%股權,在后者順利完成第二次募資、其市值差不多翻番接近6億元后,其手上股權升值至4.57千萬元。
由于海泉旗下基金所投項目多數未超過兩年,還沒到到退出變現時候,未來投資收益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但外界給予胡海泉的肯定卻早已先行。
2014年,《財富》中文版公布“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單,胡海泉的名字赫然出現,這一次他是以投資人的身份首次登上該榜。
兩年后,胡海泉被評為“2016中國最佳跨界投資人”,海泉基金也躋身“2016天使投資新銳機構TOP10”。
鮮花往往卻與荊棘同在。
唱歌、投資兩手都抓的胡海泉須四處奔波、輾轉于舞臺、項目之間,時間經常不夠用。
但在一次接受媒體采訪中胡海泉直言,廢寢忘食也不覺得辛苦,“一個人自己孕育旋律,到滿街都在播放;投資一個商業邏輯,到最后走通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這兩件事,帶給我的成就感是一樣的”。
下一篇:蔡文勝:互聯網行業的投資和創業,都不是兒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瓴資本CEO張磊:創業創新有傻X窗口期 人多的地方你別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