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出生伊始就飽受爭議的Apple Watch,現在需要承受更大的壓力。
近日,曾預測Apple Watch發售當日在美國銷量超百萬的第三方市場分析機構Slice Intelligence再次發布有關Apple Watch銷量的市場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Apple Watch智能手表銷量在經歷4月發售初期的短暫井噴之后,就進入了休眠期,其銷量跳水90%,在美國市場出現斷崖式下跌。
日銷量一直低于2萬塊,有時甚 至低于1萬塊,并且利潤較低的運動版占據了銷量的三分之二,而隸屬于奢侈品的Apple Watch EDITION在美國的銷量則不足2000塊。
而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在Apple Watch推出伊始,各家市場調研機構對其在2015年市場銷量的預估: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預測Apple Watch今年全年銷量有可能達 1500 萬只;德意志銀行分 析師預計 Apple Watch在2015 年的銷量有望達到 1760 萬只;BMO分析師預測Apple Watch的銷量將達到1900萬只;JP Morgan分析師預計今年Apple Watch的銷量將為2600萬只;大摩分析師預測則更是預測 Apple Watch在2015 年的銷量將達到3000萬只。
從這些調研機構的預估我們可以看出,雖然Apple Watch的銷量預期從1500萬只到3000萬只不等,但其均表現出了對Apple Watch銷量的樂觀態度。
但從Slice Intelligence的這份最新銷量預測報告和蘋果一改以往高調姿態,對Apple Watch銷量三緘其口的舉措來看。
預測的樂觀似乎終究要跌回當下的現實,初代Apple Watch似乎成為了蘋果這幾年來首次買不動的的產品。
這對于初代Apple Watch來說,無疑“有愧于”蘋果對其的恩寵。
蘋果給了它萬千寵愛,為它召開了唯一的兩次發布會,用上了最前瞻的觸控技術(Force Touch觸控技術),最好的機身材質(藍寶石、玫瑰金)、擺放在蘋果零售店最為顯眼的位置展示和對其的強力營銷推廣。
對此我們不由疑 惑,為何Apple Watch在蘋果如日中天的品牌光環和如此多的努力之下,其依舊不僅沒有達成顛覆當前產業,為智能可穿戴市場帶來新變革的使命;甚至沒有達到分析師口中的 銷量預期目標呢?個人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初代Apple Watch遭遇了當前的銷量尷尬。
而這些導致初代Apple Watch出現當前銷量尷尬的原因,也值得當下可穿戴設備硬件創業者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在可穿戴設備硬件產品各方面做出合理的取舍與規劃。
一、可穿戴設備的風口是否真的到來 雷軍常言“風口上的豬也會飛”,這的確很有道理。
行業風口對一款產品的成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行業風口未至時,許多企業雖推出了當時超前的產品,但 卻不被大眾所接受;而在行業大爆發之時,一個不入流的企業,進去瞎參合也能賺得盤滿缽滿的現象已是屢見不鮮。
智能可穿戴設備亦受風口影響。
一方面沒有人否 認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未來科技發展趨勢之一;而另一方面,從當下智能可穿戴設備特別是智能手表的表現來看,又讓人懷疑這個風口究竟是否真的到來。
但 Fitbit手環2000萬只的銷量,小米手環600萬只銷量,似乎又說明智能手環的風口其實已經到了,而智能手表的風口還未到來。
這也告訴創業者,智能 手環在當下比智能手表要靠譜。
當然在此也不得不疑惑的問一句:Apple Watch是不是還是來得早了一點。
二、消費者過分的高期待 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對電子消費產品有著一次次的革新,其帶來的iPod、iPhone、iPad一系列產品改變了人們對電子消費品外在的審美和內在體驗的 認知,甚至也改變了世界。
他將創新推向了當時的頂峰,使蘋果走上了創新的神壇。
眾星捧月,讓蘋果在頭頂巨大光環的同時也肩負著更大的使命,以至于以后蘋果 的每一類新品都被我們期待、要求其改變世界,顛覆當前。
所以在當前可穿戴設備混亂繁雜的環境下,Apple Watch作為蘋果推出的可穿戴設備,理所當然的要承擔改變可穿戴設備世界的重擔;而蘋果此前的種種表態,也顯示出其將要顛覆手表行業,前前后后的舉措拔 高了消費者對Apple Watch的各種期待。
所以在她猶抱琵琶半遮面時,我們無限遐想,但當其摘開面紗,讓我們看清一切時,我們又發現其外觀不在一枝獨秀,其功能不在簡潔怡 人。
Apple Watch沒能滿足我們的高期待,反而讓我們有了大落差。
而這種落差,首先就削弱了消費者對Apple Watch的購買欲。
三、使用體驗與售價的不符 Apple Watch似乎一反蘋果產品固有使用體驗的常態。
蘋果產品以往的直觀、簡單的操作體驗在Apple Watch上似乎已很難找到。
上手之初,甚至你很難找到從一個App返回到一個App的途徑,也很難知曉如何退出一個App,弄懂它你需要進行大量的探索 學習,花費較多的時間成本。
Apple Watch在應用的流暢度上更是與iPhone等產品差之千里,卡頓是家常便飯。
而更為重要的是Apple Watch嬌小的表盤使得觸控點擊操作、文本的輸入操作以及內在App的觀感體驗上都存在各種先天不足。
這一切使得Apple Watch操作體驗的愉悅度大幅下降。
Apple Watch在使用愉悅度大幅下降的同時,價格卻依舊高昂,其官方售價,從運動版的2588到玫瑰金版本的超14萬元人民幣。
體驗與價格的不對稱在蘋果的產 品中首次出現,而在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今天,縱使有著蘋果巨大的品牌光環,產品的不簡單易用也注定其難以被消費者接納。
四、關鍵痛點的解決不力 對于可穿戴設備而言,續航能力和發熱控制是其關鍵痛點之一。
而初代Apple Watch似乎在這兩點上都沒有做好。
羸弱的續航能力早已成為Apple Watch的一大短板,雖然后續的幾次更新使其 較之發售之初的18小時略有提升,但仍屬于弱續航可穿戴設備之列。
而在羸弱的續航能力之外,Apple Watch發熱控制蘋果似乎也沒有解決好,前幾日就爆出了“Apple Watch存過熱隱患消費者上傳皮膚灼傷照”的新聞,而在蘋果的體驗店內,Apple Watch的可感溫度也的確比iPhone等產品的可感溫度高,這對可穿戴設備而言可以說是致命傷。
五、功能上是要做加法還是做減法 蘋果為Apple Watch專門打造了一款Watch OS操作系統,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蘋果在穿戴設備上對其功能是抱著追求大而全的態度的。
蘋果可能希望可穿戴設備能夠如手機一樣,只要能夠在手機上實現的功 能,都可以給可穿戴設備塞進去,給它各種應用,讓它變身為全能型選手。
當然,給可穿戴設備塞進手機的所有功能,這無論是從現實還是從理論上而言,都是可行 的。
并且蘋果和安卓智能手表也都是這樣在做的,但是這似乎更是蘋果和安卓廠商們的一廂情愿。
消費者真的需要這么紛繁的應用嗎?在可穿戴設備上這些應用的體 驗真的好嗎?當下來看,消費者在可穿戴設備上用得最多的功能無非是看看時間、記錄追蹤一下運動、睡眠數據。
而受限于如前所述的智能手表的屏幕尺寸的嬌小和 續航能力,加諸其身的許多應用根本就是雞肋。
消費者更喜歡簡潔、實用、高效、準確的可穿戴設備,這點從Fitbit、小米手環的熱銷也得以證實。
六、產品定位是獨立還是依附 雖然蘋果為Apple Watch打造了一款Watch OS操作系統,但是初代Apple Watch,其定位依舊是iPhone的附屬品,其不能完全脫離iPhone。
但是Apple Watch能完成的事情,iPhone沒有什么不能完成,甚至可以完成得更好。
不僅iPhone可以完成,適配iPhone的第三方產品也可以很好的完 成。
而作為一款配件,他就缺少了必備性。
用戶對他的需求自然也不是剛需。
在WWDC2015大會上,蘋果發布的Watch OS2,則讓Apple Watch開始走上了獨立的道路。
可以期待不久的將來,也許Apple Watch將完全脫離iPhone而獨立存在。
七、使用場景是否過于理想化 Apple Watch功能的初衷設想是創造新的用戶需求,再次將用戶變得更懶(連手機都懶得拿出來),或是在我們不方便拿出手機的時候的確可以為我們提供及時的提 醒,做到快速知曉與回復。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多少時候是不能在智能手機上第一時間知曉這些信息呢?普通消費者又能參加多少連手機都不能掏出的場合呢? 所以,蘋果將Apple Watch的作用和使用場合想得過于的理想化了,Apple Watch的現實使用場景其實是極其狹窄的。
結語: 前前后后的分析了初代Apple Watch遭遇銷量尷尬的諸多原因,這似乎有點墻倒眾人推。
但是在此我更想說,這與其說是在分析初代Apple Watch遭遇銷量尷尬的原因,不如說是借此機會,給廣大的可穿戴設備硬件創業者們提出一系列問題,給出一點小建議。
上述七條個人總結的原因,雖然可能略 顯低水平,但依舊希望可穿戴設備的創業者再看見后能夠有所接納,吸取初代Apple Watch的經驗教訓。
在將創業眼光投向可穿戴設備時,首要的是把握住行業風口,不要過分的拔高消費者的期待,更不要自我YY出使用場景,要找準關鍵痛 點,下大力氣去解決,在產品上不要盲目的求大求全,而是要根據產品特性做到功能的取舍和定位,做到售價與體驗的平衡,能讓體驗超于售價那自是更好。
最后, 祝各位創業者的創業夢都開出理想的花!
下一篇:成功賣掉了公司 第一次創業中獲得的五個經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說網紅創業更像是玩票和忽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