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周一清晨,幽州擁擠的馬路上,人們腳步匆忙,生活還是一如往常忙碌。
在很多人眼里,前幾天離開的只是一些與自己無關緊要的人。
然而,真的一切都沒有改變嗎?對于很多人來講,他們的人生就此改變。
創業公司“前進”的命運“我要離開幽州了。
”昨天,和盧梭通電話,這是他開口的第一句話。
聽到這個消息,我很吃驚:前段時間見面時,他還希望在幽州奮斗,實現中國夢,怎么突然之間就改變主意呢?一切還要從昨天和他通話前的23個小時說起。
當時,盧梭和我正組隊玩游戲。
“幽州要趕人了,盧梭你住的地方會強拆嗎?”“應該沒事,幽州要管制的是那些違規群租住所,我這兒是合法的。
”前天晚上他回到住處,門外的一張整改通知告示改變了他的D都生活。
躺在床上,回想從畢業至今的生活,盧梭徹夜未眠。
大學時畢業后,盧梭進了一家叫前進的創業公司,從事銷售工作。
該創業公司主要向幽州地區的各大高校提供化學藥品。
在這樣一個細分領域,彼時,前進公司的經營業績還可以勉強度日。
每年500多萬元的收入,基本可以養活公司里七八個大學畢業生,盧梭就是其中之一。
那時候,梭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雖然銷售的工作很苦,但是他希望可以通過奮斗來改變命運。
因此,盡管每個月拿著6000多元的工資,但盧梭一直在努力奮斗著。
他希望和公司一起努力奮斗幾年,未來獲得一個較好的收入,然后在五環外買一套房子。
但一場“幽州火災”澆滅了盧梭的夢想,讓他開始從夢想當中回到現實。
原因很簡單,2017年11月18日,某村發生重大火災事故,造成19人死亡,8人受傷。
隨后,開始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為期40天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運動,主要排查、清理、政治各項安全隱患、特別是火災隱患。
盧梭所在的小屋正好在排查范圍之內。
于是,經歷了這場風波之后,盧梭決定離開幽州。
“我回老家考公務員,幾年后找一個村里的女孩子結婚。
我再也不來了。
”盧梭告訴GPLP君。
盧梭可以選擇逃離幽州,可是對于創業公司前進來說,現在又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據盧梭表示,很多同事和決定和他一樣離開幽州。
“公司里許多人都沒了住處,不能夠正常上班,有一些同事已經決定元旦節后離開D都。
現在,領導蘇格拉每天板著面孔,我也不敢像往常一樣和他開玩笑了。
”對于創始人蘇格拉來說,“前進”是其全部希望。
這個工作十多年的中年人,沒有買房,他把過去的全部收入都用來創業,這個小中產渴望通過奮斗過上一份有尊嚴、體面的生活。
對于他來講,公司如同他的一個孩子。
創業之前,蘇格拉從幽州一所著名高校——國立大學畢業。
對于小地方出生的蘇格拉來說,能進國立大學是當地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帶著小地方“天之驕子”心態的蘇格拉很希望做出一番事業。
從國立大學畢業后,專業和現實市場需求的沖突,讓他那份“驕傲”感撕的粉碎:百無一用是書生!為了能夠在幽州生活下去,蘇格拉嘗試了各種工作。
送外賣、房地產公司銷售、教育中介做課程顧問……經過多年的積累,終于有一筆積蓄,然后從親戚借一些錢創辦了前進公司。
“剛剛進入公司時,我們都被蘇格拉身上的工作熱情感染了。
從周一到周日,幾乎沒有一天是休息,經常加班到深夜。
”盧梭說。
盡管如此努力,前進公司的發展前途十分有限。
作為一個給各大高校銷售化學藥劑、儀器的互聯網平臺,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
高利潤化學藥劑、儀器產品基本上被巨頭電商平臺壟斷。
巨頭的電商平臺有牌照,有雄厚的資金在幽州附近建造庫房。
這些都是前進公司所不具備的,前進公司只能向各大高校兜售一些低利潤的產品。
“蘇格拉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很多次提到,再過幾年利潤增加之后,公司就會建造庫房。
”盧梭說。
只是,面對一個個離職的盧梭門,蘇格拉的這個愿望恐怕再也難實現了。
最近,蘇格拉見了幾個投資機構的負責人,希望融到一些資金維繼公司的發展。
但是對方不看好前進公司的創業方向,認為在互聯網上給高校售賣化學藥劑、儀器利潤太低,增長太慢。
“明年,前進或許就不在了,成為人們記憶的一部分。
”盧梭說,望著蘇格拉的背影,其實盧梭的心里也不好過,他非常同情蘇格拉,也非常尊敬這個老板,勤奮而又努力,世事難料。
創始人朱一的生活全部打亂了受這場“火災風波”影響的不只是前進一家創業公司。
筆者的朋友圈里,還有一家無人零售創業公司的員工也面臨著這樣相同的窘境。
該創始人說,一場大火打亂了他所有的節奏。
作為一個新零售的創業者,通常,每周末,單身漢朱一都會在公司加班,討論一下公司下一步的發展戰略。
但是這個周末,朱一卻不能如往常正常工作,因為他要找房子居住。
“員工是我當初從外地的校園招聘過來的,我不能不管他們。
”朱一嘆了一口氣說。
朱一的公司不大,不到十個人,沒有HR,所有的事情都要朱一拍板。
要么房子太遠,要么價格太高,整整一個周末,朱一都在跑房子的事情。
由于創業,朱一給自己的工資并不高,他不敢住太豪華的房子。
于是他選擇了XX公寓,最早,朱一想,這家有一定品牌影響力,不會受政策影響。
然而,沒有想到,一樣存在安全隱患,他被限期搬離。
他甚至來不及接投資人的電話。
“XXX投資機構,投資的事情暫時放一下吧,現在真沒時間接電話。
”朱一對前來洽談的投資人如此表示。
于是,朱一的生活也被一場大火改變了節奏。
周末,以最快的速度安頓好了住房,朱一的生活又恢復了平靜。
不過,他突然發現一個現象,快遞慢了很多,他有三個重要的快遞,至今還沒有收到。
剛想抱怨兩句,聯想起自己的經歷,朱一沉默了,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憤慨。
朱一不知道他的生活什么時候恢復平靜。
類似朱一這樣的創業公司有很多。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之下,許多公司如雨后春筍開始成立——據2015年的一項政府數據,全國每天新成立的公司有 12000 家。
那么全年就是超過 400 萬家公司,假設平均每家公司只有 5 個人,也是影響到 2000 萬個人,這還只是 2015 年一年。
一把大火,澆滅了多少創業者的熱情和理想。
大學畢業生小毛決定離開小毛今年大學畢業。
老家河南,不是很好找工作。
他家的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他有一個弟弟,父母都從事家政工作。
他想來幽州找一下機會。
于是,帶著幾分希望,小毛踏上了北上的列車,那個夏天,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剛到幽州的第一天,他跟同學一起住。
后來,為了省錢,他在某地下室找到了一個單間,每月1000元,然后滿大街開始找工作。
幸運的是,一個月之后,他在某創業公司找到了一份行政助理的工作,每月4000元。
扣除每月1000元的房租,以及吃飯等雜費,勤儉的小毛還略有盈余。
終于可以養活自己了,小毛內心有點小興奮。
只是,剛安穩的過了三個月生活,小毛住的便宜的地下室不讓住了。
“接到上面通知,限期一周搬離”2017年11月25日晚9點,帶著一身疲憊,小毛回到了地下室里,只是迎接他的,是無情的搬離通知。
無助,悲傷,小毛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他的心情。
“好一點的房子要2000多,最便宜的房子要1400~1500元,還在五環外。
可是我的工資只有4000,還要自己吃飯。
”小毛算了一筆賬,如果換房子,他每個月都養活不了自己,但是他又不能向父母張口。
還要不要繼續待在幽州?小毛猶豫了。
后來,小毛最終選擇了放棄。
原來,小毛所在的創業公司下一輪融資遇到了問題,公司開始了裁員。
小毛由于來的晚,對公司貢獻也不大,也是列在了裁員的首位。
房子出了問題,單位又開始裁員,這讓小毛終于下定決心離開幽州。
11月25號,小毛去了一趟廣場。
在他心目中,這是一個神圣的地方,只是,他想不到留下來這么難。
或許沒有人記得小毛們的存在,但是幽州,他們曾經來過。
11月26日晚上6點,夜色籠罩下,小毛離開了幽州。
附:國內外房屋租賃相關條例放眼海外,其他國家面向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輕白領和打工族的租房模式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呢?在國外,政府在建立住房租賃體系時,一般遵循下列原則:1.可負擔性原則2.穩定性原則3.以中低收入階層為主要服務對象其實,國外年輕人同樣面臨著租房方面的困擾,剛進入社會尤其是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會面臨更大的租房壓力。
不同的是,部分租房機制相對完善的國家不僅在政策法律上保障了這部分群體的相關利益,還在基礎建設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
目前國內年輕人租房的困境不僅僅限于房租,更多的還是由于我國租房的法律不夠完善,租房者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護。
在幽州,因為房東的私人情況或政策的變動而導致的頻繁搬家令許多租客苦不堪言。
誠然,地方的城市管理和租房整治從長遠來看是必要的,但于此同時,更應把大部分都是千禧一代的弱勢租客群體的利益保護,和相關政策的出臺放在首位。
畢竟,滿足大部分人對“住”的需求,是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群體的根本。
對此,德國對出租房源的保障值得借鑒。
美國——控租和租金補貼盡管近年來美國經濟反彈,就業也在穩步增長,但由于美國多個城市的房價上漲,以及抵押貸款標準的收緊,使得很多年輕人難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安家置業。
為了解決租房問題,美國政府一方面依據當地形式進行控租(控制租金),一方面花巨資為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低收入者均可以提出申請,一旦獲準不僅房租會大大的低于市價,而且只需要繳納不超過家庭收入30%的租金。
差額部分可憑借住房券向政府兌取現金。
德國——政策保證租賃房源充足,對租房者保護完善在德國,不管是開發新房還是經營租賃,企業要獲得土地、信貸,新落成的房子須在一定期限內讓政府出租,或按接受補貼后的低租金出租。
過了期限,才能按市場租金出租,因此,德國租賃房源充足。
法律規定,德國住房合作社建造的住房必須用于出租,不能出售。
住房合作社每年建造的房屋數量占全國總數量的1/3左右,如此龐大數量的房屋只能用于出租,這無疑對出租房源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德國實行嚴格保護租房者的法律法規,房屋早已回歸到其居住的功能,從而有效抑制了房產市場的投機行為。
雖說德國在住房供應政策導向上將租賃供應作為主體有一定的歷史背景,但歸根結底其出發點都是為了使大多數居民“住有其所”。
英國——以控租和公共住房建設為主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英國政府采取以房養房,即加大對社會出租住房的投資,并用出售公共住房的收入來修繕或興建公共出租住房,同時強化政府在住房問題中的主導作用,并逐步將公共出租住房經營推向市場。
下一篇:農村女孩的創業故事:從6000元到600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100億身家, 來看暴風老總馮鑫的創業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