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從政策周期上來看,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2018 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目標為 6.5% 左右。
增速比往年略有下降。
可以看得出來,在保增長的過程中,經濟增長對房地產的依賴性會慢慢降低。
政府明確強調,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增加、收入增加、環境改善,就集中精力促改革、調結構、添動力。
政府現在寧可把政策預期調得稍微悲觀點,也不對賭政策放松。
很顯然,對各房地產公司而言,自力更生,加快銷售回款,提升庫存去化率和銷售回款率是最重要的。
減少貨幣資金占用,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尤為重要。
從金融監管上來看,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出來的政策非常清楚,就是對金融監管要從嚴,進一步鼓勵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
這有這么幾點非常清楚:1. 強化金融監管,鼓勵資金流向實體經濟,嚴控房地產資金流向,這會是今年和未來的一個基本的政策方向;2. 房地產開發商應該積極跑量去化,以自我造血為主,提前做好融資安排;3. 融資業務一定要按照金融監管要求做好合規性的風險排查,避免踩雷,也就是說,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將會更加困難。
報告也提到怎么融資。
其中特別強調要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的比重,這是以往沒有提過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政策對自持物業證券化將保持開放態度,這可能會成為 2018 年房企創新融資模式的重頭戲。
另外一方面,為響應政策號召,各地銀行、企業應該都會積極地組建資產池,爭取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債券,或者 cmbs(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 RIE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 。
也就是說,下一步,不動產證券化、不動產金融的創新將會是整個房地產融資中的重頭。
我們之前也講過,房地產進入后開發時代,就意味著進入全產品線、全價值鏈、全商業模式的全面競爭。
在這個過程中,不動產金融的創新空間也會加大。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了直接融資要加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政府工作報告還講到一件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事情,那就是健全地方稅體系,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從官方表態來看,房地產稅立法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將是房地產稅立法和制度建設的關鍵幾年。
這個“鞋子”已經“提”起來好幾年了,一直沒掉下來。
什么時候落地?看樣子是越來越快了。
有人說大概在兩三年之內一定會搞定這個事。
從立法的程序和流程來看,按照形成草案、提請常委會、提交人大審議的流程來看,目前距離最終的立法出臺還有一些距離,預計最終立法可能要到 2020 年。
而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的表述,短期房地產稅還不會出臺,也不要做過分解讀。
我們從政府工作報告中,還可以看到一些行業的新機遇,有以下六個方面。
首先,城鎮化的發展至少還有十年紅利。
堅持房地產不放松不動搖,一定還有發展。
政府歷年的文件,對房地產政策的表述都是兩方面,一方面要嚴控調控,化解風險;另外一方面要保證房地產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所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仍然強調了要保證房地產行業的持續發展,而不是說要把它徹底打壓捅破,讓它一瀉千里。
其實,過去 20 年房地產發展的最大動力,就是城鎮化。
城鎮化過程中的地產紅利,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是城鎮化所產生的新的居住、辦公和商業需求。
第二是改善需求的逐步興起。
第三是城鎮化基礎設施投入產生的土地紅利。
對開發商來說,要堅持地產主業發展不動搖,轉型思想要積極,行動要謹慎,緊緊抓住接下來這十年的黃金戰略機遇期,為轉型打好堅實的基礎。
現在,我們的城鎮化比例是 52.6%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未來 5 年要漲到 58.5% ,還會有 8000 萬農業人口進入城鎮,成為城鎮居民,其中今年要增加 1300 萬人。
這個趨勢實給房地產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第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計劃將要出臺,也給房地產發展提供了機會。
具體說來有兩方面。
一方面,2016、2017 年增長最快的房企都是一二線城市,周邊三四線城市有大量土地儲備的房企。
粵港澳大灣區是天賜紅利。
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長遠布局,以時間換空間換取長線收益。
另一方面,開發商一定要提前布局,找到產城融合的協同發展的具體模式。
第三,棚改。
報告里有一個專門的表述,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劃,今年開工 580 萬套。
根據這個表述,可以看出棚改工作的力度不會降低。
與群眾住房密切掛鉤的棚改,仍然是未來房地產當中的重要機會。
所以應當積極研究棚改核心受益城市,對于基本面好、有合作機會、獲地比高的三四線城市,棚改是一個可以積極進入的領域。
第四,城中村改造也還有機會。
報告提到,“有序推進城中村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完善配套設施,鼓勵有條件加裝電梯。
加強排澇管網、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
除了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外,政策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裝電梯,這對舊村舊樓改造有導向意義。
除了做好傳統舊改業務外,還需要加快形成盤活存量資產,特別是以舊樓改造為主的城市新模式,形成投資舊樓改造證券化資管發展的閉環。
這些都是新的機會。
第五,租賃市場的發展。
報告里說,“要支持居民自住購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賃市場,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早日實現安居宜居”。
實際上租賃市場已經嚷嚷了一段時間了,這次報告中有這么明確的規定,實際上給出了一個很好的信號。
隨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我相信未來這一段時間里租賃市場機會會更多,發展也會更快。
第六,報告里特別提到養老地產的發展。
報告稱,人均預期壽命將達到 76.7 歲。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居家、社區和互助式養老,推進醫養結合,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
這實際上就是要推動養老事業的發展,其中一個就是養老地產的發展。
可以判斷,未來 5 到 10 年將是養老地產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非常快,到 2025 年,中國超過 60 歲的老人在將會超過 3 億。
到 2050 年將會超過 5 億,所以老齡產業將會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熱點。
“銀發事業”大有可為。
與老齡化事業相關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養老地產,長期來看養老地產大有前途。
養老地產的紅利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一是人均壽命延長,養老時間延長,人均壽命的延長,對房子的需要量,一個是大,一個時間長。
再就是六零后的子女幾乎都是獨生子女,獨特的家庭結構讓 60 后很少會選擇依賴子女解決養老問題。
也就是說不依賴子女了,只能花錢去做社區養老或者商業化養老。
第三,從社會發展方面看,3 到 5 年之后是養老產業的風口,其他跟養老地產相關的一些養老產業也會慢慢的發展起來。
當然,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跟房地產相關的政策重點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給我們指明了這 6 個新的發展機會。
這預示著房地產行業進入后開發時代,將會在更廣泛的全產品線、全價值鏈和全商業模式,進入一個持續、健康、大規模、全面發展的階段。
也就是說,房地產行業青春期結束之后,迎來了一個成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好時候。
下一篇:0元打車重現江湖 美團打車強勢登場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房地產稅怎樣收?財政部公布的8大細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