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2017年5月,柯潔大戰AlphaGo,最后以3:0敗北。
賽場上,柯潔一度落淚,“它太完美我很痛苦,看不到任何勝利的希望。
”這代表著,在某些領域,人工智能已經完全超越人類。
雖然,如馬斯克、霍金不斷呼吁要認識到人工智能有可能帶來的危險,但是他們也從不曾提過要阻止人工智能的發展。
它已經是一股大潮,開始全面席卷人們的生活,無從改變,唯有擁抱。
行業內,如果說2016年是AI元年,那么2017年就是AI大戰的前夕。
這一年,國家將人工智能戰略提升到國家競爭力的層面;這一年,BAT全面高調布局人工智能產業;這一年,AI明星創業公司再次創下驚人的融資數額;這一年,谷歌接AI之名重返中國。
AI成為國力競爭自2016年10月美國政府出臺國家人工智能研發規劃,提出七大重點戰略方向后,各國都加緊了將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部署工作。
今年7月份,國務院正式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首部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規劃明確了人工智能的戰略地位,并將其視為提高國家競爭力,助推新一輪產業升級的重要戰略部署。
11月份,科技部正式公布首批人工智能四大平臺,分別是以百度為首的建設自動駕駛國家新一代開放創新平臺,以阿里巴巴為首的建設城市大腦的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以騰訊為首的建設醫療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和依托科大訊飛公司建設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緊接著,12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規劃》中明確將重點發展四大領域:一是重點培育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無人機、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智能翻譯系統、智能家居產品等智能化產品,推動智能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
二是重點發展智能傳感器、神經網絡芯片、開源開放平臺等關鍵環節,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三是深化發展智能制造。
四是構建行業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網絡安全保障等產業公共支撐體系,完善人工智能發展環境。
隨著國家政策的出臺,在AI產業界一場新的競爭也由此展開。
BAT:全面布局搜索之于百度,電商之于阿里,社交之于騰訊,已經奠定了他們在中國互聯網界的。
可能除了AI領域,已經沒有一個產業會讓三大巨頭同時高調上線,再一爭上下的了。
盡管百度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深度學習研究院、人工智能實驗室,招攬了如吳恩達、余凱、王勁等諸多在國際上都聲望極高的大咖。
但是,在如今余凱、吳恩達、王勁等主力紛紛離開后,百度似乎又與阿里、騰訊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陸奇到百度后,最大的動作就是提出“All In AI”的戰略,并迅速進行技術落體,深入實際場景中。
除了用AI繼續促進以往業務的增長外,百度將場景定位于智慧生活和出行領域,并分別部署了DuerOS系統和Apollo平臺。
目前,百度DuerOS已經與海爾、美的、TCL等傳統家電廠商達成戰略合作,用戶可以通過DuerOS系統控制智能家居。
今年4月份百度推出的Apollo 開放平臺,可以為傳統汽車用戶搭建一整套完成的自動駕駛系統。
目前,百度已經與福特、戴姆勒、微軟、博世等 50 家企業構建全球自動駕駛生態。
在5月份的百度AI大會上,李彥宏駕駛搭載Apollo的無人汽車來到會場。
隨后,百度無人車隊駛入雄安,其中包括奇瑞、戴姆勒、福特等十余家品牌。
阿里的人工智能戰略充分體現了“重商精神”,無論是何種AI技術必須找到商業落腳點。
圍繞阿里的電商和數據生態,阿里的AI步伐顯得更為輕盈。
7月份,阿里巴巴推出消費級AI產品“天貓精靈X1”智能音箱設備,售價499元,而在雙11、雙12等活動中,一度可以以99元、199元的價格購買。
作為電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紐帶,阿里希望“天貓精靈”迅速進入家庭,打開智慧生活的全場景。
10月份的云棲大會上,阿里宣布三年投資1000億成立新技術研究院——阿里巴巴達摩院。
達摩院將在全球各地建立實驗室,開啟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布局。
馬云同時提出要求稱,達摩院將來一定要自給自足。
在產業支持方面,阿里云的ET大腦通過云計算、大數據、AI全面結合,可在城市管理、社會安全、農業、航空調度等多領域提供處理方案。
通過ET大腦,進行全行業的AI布局正是阿里目前的策略。
騰訊坐擁社交天下,雖然在今年6月份,騰訊才開始展現其AI方面的野心,宣布開放在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但是龐大的社交體系,卻可以讓它擁有獨特的數據和落地場景。
目前騰訊最為引人注目的領域是其在醫療領域的進展。
騰訊覓影可以通過AI影像來實現早期食道癌、早期肺癌以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篩查,通過AI輔診對診療進行輔助。
明星創業公司:估值再創新高 新品層出不窮除了BAT的蓄勢待發,摩拳擦掌。
在AI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在2017年也是收獲頗豐。
其中,曠視科技、商湯科技、明碼生物成為國內AI創業企業中融資額最高的公司2017年10月,曠視科技Face++完成C輪融資4.6億美元,估值超過20億美元。
Face++目前業務包括FaceID在線身份驗證、Face++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智能地產解決方案、智能安防解決方案等。
2017年7月,商湯科技宣布獲得4.1億美元B輪融資后,由在于11月獲得全球通信巨頭高通公司的戰略投資。
而此前,外媒還稱2018年商湯科技將進行IPO。
9月份,致力于使用測序數據改善健康,并提供精準醫學解決方案的明碼生物科技獲得2.4億美元的B輪融資。
除了上述三家公司,8月份寒武紀宣布完成1億美元A輪融資,成全球AI芯片首個獨角獸。
11月份,寒武紀發布了三款AI芯片產品,面向低功耗場景視覺應用的寒武紀1H8、擁有更廣泛通用性和更高性能的寒武紀1H16,以及面向智能駕駛領域的寒武紀1M。
另一家AI芯片的明星企業地平線機器人在10月份完成Intel Capital領投的近億美金A+輪融資,并于12月份發布了面向智能駕駛的“征程”處理器和面向智能攝像頭的“旭日”處理器。
發布會上,地平線機器人創始人余凱還發布了面向新零售場景的商業智能解決方案。
激烈競爭下,究竟是BAT繼續掌握制衡權,還是獨角獸公司異軍突起,未來的時代一定屬于AI時代。
下一篇:中國AI創業公司想擊敗英偉達,有機會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工智能+醫療為何備受資本青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