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生鮮電商給人的感覺很高大上,打開首頁撲面而來的進口水果,進口食品。
而食行生鮮就不太一樣,一開始走的就是平價、社區路線。
食行生鮮有句口號是這樣的:價格就是比菜場低;有問題輕松退。
食行生鮮2012年上線,坐標蘇州,在社區鋪設生鮮柜,不送貨上門,一日兩送,零庫存,走C2B2F模式,2015年獲1.8億元B輪投資。
2014年6月進軍上海。
價格就是比菜場便宜的邏輯最后一公里配送是生鮮電商的另一個老大難問題。
除快遞上門配送外,不少平臺選擇與便利店合作,由便利店老板上門配送。
而食行生鮮的解決方案是“生鮮柜自提”。
食行生鮮CEO張洪良認為食行生鮮“重新發明了柜子”,在超市儲物柜的基礎上,一是加上了制冷功能,二是給柜子連網。
這樣果蔬何時入柜,入柜后溫度是多少,有無故障等均可網絡管理,從而達到了對果蔬挑選、系統分發、物流等多方面的掌控,解決了生鮮對全程冷鏈物流的需求難點。
新柜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解決了時效問題,蔬菜作為食材的特殊性決定了不能“人等貨”,只能“貨等人”,通過對柜子的一日兩送,可做到準時。
從2014年開始,食行生鮮還在國內率先向客戶做到了遲到罰陪承諾。
同時,通過柜子模式,還可以達到對成本的控制。
一是節省了配送的人工成本,二是選擇公眾場所、公共區域設置保鮮柜,還省下了店面的商業租金。
張洪良告訴創業邦,供應鏈能力是生鮮電商最核心的能力,沒有之一,作為非標品的生鮮,首先該解決標準化問題。
電商的品類發展之路是從標準化商品逐漸走向類標準化商品、非標準化商品,早期電商平臺都選擇圖書這一品類來拓荒,就說明了這一點。
像圖書、3C這些品類,本身標準化程度高,后端供應商組織化程度高,較好把控,前端電商平臺也容易處理。
而生鮮,后端產地不同,種類各異;運送過程中,損耗控制難度大;銷售分揀中,耗時耗力。
張洪良介紹道,食行生鮮通過近三年的運營,對每一個SKU都建立了一個作業標準,這也是食行生鮮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在食行生鮮,莧菜只賣“頭茬菜”。
買手和運營人員通過食行生鮮的知識庫標準來決定是否讓產品進入食行生鮮的平臺,“同時,我們還依據SKU的把控力來決定SKU數量,能做好的SKU才做,做不好的就暫時不做。
”確立安全標準是企業的責任業內認為,生鮮要想賣得好,要“安全、有特色、好吃”,這其中,安全僅僅是起點。
而現狀是,大多數果蔬根本源頭無從認證,安全不得而知。
張洪良認為,要建立起果蔬安全標準,需要渠道品牌承擔一定的責任,嚴格把關,這樣,才能倒逼上游生產企業生產安全的食品,整個社會才會逐步建立起安全體系。
食行生鮮在源頭供應商的認證上,有三大方法。
一是選擇政府認證了的基地做采購供應商,這樣的基地一般都具有一定規模,且均有檢測設備,采購時可以要到索證索票。
二是食行生鮮自建了檢測中心,對當季容易出問題的高危品種,實行每批必檢政策,對農藥殘留均做了嚴格的標準。
三是明確鏈條中每一個人的個體責任,通過IT系統,讓每一盒菜在系統內都“可見、可控、可追溯”。
員工中,誰收的、誰分揀的、誰配送的,每一個人在每一個時間點做了什么事,都做到過程可追溯,這樣再出問題時,可以責任到人。
“其實這么做更重要的是要通過獎罰機制,反逼每一個參與食材供應鏈的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環節,更為負責。
”張洪良表示,正是基于此完善的系統,讓安全問題做到主體責任明確,個體責任到位,食行生鮮可以做到有問題輕松退,用戶拍照反饋給食行生鮮微信服務號就可輕松退款。
從菜場到超市化賣場到生鮮電商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食行生鮮的模式,張洪良認為是“C2B2F”,通過用戶到食行生鮮,再到Farm/Factory,走反向定制路線,通過訂單式采購,降低損耗,守住成本優勢。
用戶前一天下單,食行生鮮根據用戶訂單向供應商采購,零庫存,第二天配送到保鮮柜,一日兩送。
目前食行生鮮已經實現了“C2B”即訂單式采購,以銷定采。
未來的食行生鮮要實現的是“B2F”,走向訂單式農業,食行生鮮根據大數據,測算出某一城市,某一階段的需求,提前幾個月下訂單給生產基地,基地按訂單、按標準進行生產。
把整個信息進行前置,對農業進行逆向改造。
“損耗不僅有質上的損耗,也有量上的損耗。
我們這么做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降低生鮮的高損耗。
”張洪良解釋道。
據了解,按照公開數據,每年全國果蔬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率高達25%-30%,約等于8000萬號,相當于可供2億人食用一年,而發達國度的損耗率只有5%左右。
不管生鮮電商怎樣火熱,傳統模式仍舊牢牢占據著絕大多數、壓倒性的市場份額。
據介紹,2014年,農貿市場菜場與超市化賣場與生鮮電商的市場份額占比為75:25:1,前兩者已接近100%,生鮮電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張洪良認為,渠道品牌要想做得好,便利、便宜和特色是三大核心要素。
原先是菜場最便宜、新鮮,超市化賣場有明碼標價、環境干凈等特色,但未來馬上會面臨資源的重組與變革。
在價格上,食行生鮮已經做到了價格低于菜場價格。
在新鮮方面,食行生鮮在基本直供和全程冷鏈等每一個作業細節都設有標準化的流程操作要求,以確保最大程度的新鮮。
據創業邦了解,食行生鮮2012年成立于蘇州,在成立之前,對保鮮柜和配送管控標準進行了1年時間的技術研發。
2012年在蘇州某小區布下2個保鮮柜,進行流程、運營方面的試錯。
2013年8月獲得A輪4500萬元融資后,進行了1年標準化、質量方面的試水與優化。
半年內快速建站,蘇州建成100多個站點,再過半年,終跑贏成本關、質量關。
2014年6月,開始將模式復制到上海,逐步摸索熟悉上海用戶的消費需求,建成100多個站點。
2015年6月,獲得風投B輪1.8億元投資,以每月60個站點的速度擴張,今年8月將開通北京站點,目前已在朝陽簽了80多個小區。
食行生鮮域名采用生鮮電商中較為少用的純數字模式,34580取諧音“膳食我幫您”。
目前有5大途徑接觸用戶:官網、app、微信、自助終端和呼叫中心,其中,前4種方式可提供用戶下單服務,呼叫中心僅提供投訴、咨詢服務,不下單。
張洪良表示,“呼叫中心下單方式,體驗不佳,成本太高,我們從每一個細節著手,節約成本,才做到了價格比菜場便宜。
”
下一篇:一本萬利的互聯網創業項目推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絡掙錢項目大全 網賺財富好點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